本报讯我国目前正处于防治艾滋病的关键时期。为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我市抓住时机,积极探索,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参与、完善能力、综合干预,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广泛宣传发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艾滋病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艾滋病的流行
也给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我市于1992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至今年4月底,累计发现55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预防控制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市政府建立了性病艾滋病防治协调会议制度,卫生、公安、教育等30多个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各区、市也建立了相应机制,组织协调辖区内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1991年,市政府以市长令的形式下发了《青岛市性病艾滋病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2002年,又制定下发了《青岛市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政府工作目标和各有关单位的责任目标。 首先,大力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我市在大众媒体和窗口单位通过公益广告、宣传牌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并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了“四进”方法,即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从1999年开始,我市以讲座、发放宣传册、播放录像、张贴宣传画、网络教学以及同伴教育等方式在学校进行艾滋病预防控制知识宣传,使青少年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影响。今年初,根据示范社区标准要求,各区(市)均设立了1到2个艾滋病示范社区,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开展艾滋病宣传活动。在农村,结合“亿万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向农民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 作为预防艾滋病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我市在全社会倡导安全的性行为。市卫生、计生、旅游部门联手,在全市星级宾馆、公共场所和社区安放了460台安全套自动售套机、10台自动取套机,计生部门还免费为部分星级宾馆房间床头投入了安全套。 其次,把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纳入社会公共卫生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体系。我市不断加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机构和队伍建设,开展对各级疾病控制人员、医务人员等技术培训,并通过加强血液制品管理,杜绝因临床输血而导致艾滋病传播,通过强化医院消毒管理防止艾滋病医源性传播。目前,市中心血站与五市及崂山、城阳、黄岛三区血站已全面实现了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对接,即五市三区血站所采血液全部由市中心血站检验把关,确保了临床用血安全。我市所有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了患者输液、注射“一人一针一管”,口腔科实行“一人一机一钻”,基本做到了病人输血前和手术前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本报记者王丽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