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画报 > 头 题 > 正文
双城记
青岛新闻网  2004-05-15 17:58:29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序言

  罗茨墨非说:“大城市的形成依靠两个因素:一个是区域政治机构集中在一个杰出的地方,一个是高度整体化和专业化的经济体制集中在一个显著的地方。”今天,济南和青岛作为齐鲁大地的两个中心城市,恰好验证了罗茨墨非这句话。

  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所在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作为山东
的政治文化中心当之无愧。而青岛作为中国近百年来新兴的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日益成为山东省的经济中心和进出口的重要门户,对外开放赋予了她更为鲜活的生命力。

  齐鲁大地人杰地灵,远古时代,东夷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以大汶口和红山文化为代表的黄河中下游文明为华夏民族争光不少。春秋战国时,齐鲁这两个泱泱大国创造的文化更是被立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正统。政权交替,文明迁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齐鲁大地的每一寸肌肤都被滋润得丰润饱满。但进入近代之后,济南和青岛的发展却出现了重大的裂变,济南一如既往地呼吸中国古典文明的空气,而青岛则接受外来文化的深刻洗礼,这种分歧越发深重。

  历史就是这样的差强人意,虽同为齐鲁大地的历史文化名城,却在今天给人展示了不同的风格。命运的变迁、文化的差异让这两个本是同根生的兄弟由表及里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人们习惯于对这两个一脉相承的城市进行对比。

  地理篇

  济南:

  南邻已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泰山,北依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地势南高北低,河流众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是培育华夏文明的摇篮。

  济南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现辖历下、市中、天桥、槐荫、历城、长清六区和平阴、济阳、商河三县及章丘市。总人口582.6万人。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教育中心;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旅游城市,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

  青岛:

  位于山东半岛南端的黄海之滨,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青岛的大陆海岸线长达730公里,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4,海岸曲折,岬湾相间,是中国北方最富有魅力的海滨城市。

  青岛现辖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七区和即墨、莱西、平度、胶州、胶南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102平方公里,总人口720.68万。青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蓝天、大海、绿树、红瓦构成了青岛别具特色的城市环境,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篇

  济南:

  济南的历史太厚重了。关于济南的诞生有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说,这一个个的传说故事就像是一串串晶莹的珍珠,散落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使得这座城市更加鲜活和生动。

  相传舜父梦见一只凤衔着一粒谷种来喂他,并说:“我是来给你做子孙的。”于是,舜母怀孕,生了一个目生双瞳的孩子——舜。舜长大后,便在历山下耕作,而历山就是今天的济南。当时黄河流域有大象生息,舜便驯化大象用于耕耘,舜就是东方人民的先祖。

  济南之名始于汉初,《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汉高后元年(即公元前187年),"高后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济南东部的城子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发祥地,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址约20万平方米。春秋战国时代,济南为齐国。随后,齐国又改为历下。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宋徽宗政和六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等五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始。公元1929年7月设济南市至今,一直是山东省的政治中心。

  济南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主要有:中国传统医学的杰出代表,战国时代神医"扁鹊";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思想家邹衍;唐朝开国功臣、一代名相名将房玄龄、秦琼;中华词坛"婉约派"、"豪放派"的杰出代表、宋代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金元散曲家张养浩、杜仁杰;明万历年间文学为一时之冠的内阁大学士于慎行;清《四库全书》的主要编纂人、藏书家周永年等。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传誉。

  青岛:

  青岛是近代鸦片战争之后兴起的城市,以前只是一个沿海渔村,当时当地人叫它“琴岛”。德国人侵占之后,因为着眼于东方战略的需要给予青岛大力建设,奠定了青岛发展的基础。

  青岛的历史很短暂,但在短时间内却凝聚了德国建筑和生活方式几千年的精华,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名望。其实青岛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只因为殖民主义色彩掩盖了民族文化的光芒。

  崂山道教是全真教第二大丛林,李白、丘处机都有云游崂山的经历,秦始皇也曾到“东海”祭祀天神,“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的气魄不亚于泰山,只可惜青岛的后人向外介绍青岛的时候只喜欢提及红瓦绿树。

  德国人在青岛建设了将近二十年,最后终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而退出了青岛的历史舞台,但他们的痕迹却无法在这座殖民色彩深重的城市抹平。在今天的老城区还有大量的德国建筑,使用的还是德国的排水系统。青岛不仅花大力气拯救老房子,而且在新式建筑中也大量采用德国建筑的风格。

  清朝末期,许多遗老遗少南逃到青岛定居,20世纪30年代,更有大批文化名人旅居青岛,为青岛的文化发展书写了厚重的一笔。民国时期,青岛成为“特别市”,从此提升了青岛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也是那时候养成了青岛人高傲的性格,为今天青岛济南两城市之间无休止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建国之后,尤其是1958年山东大学从青岛迁往济南后,青岛文化发展滞后。直到改革开放,青岛被确定为中国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猛,海尔、海信、青啤等名牌企业崛起,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典范。

  经济篇

  济南

  经济特征:以重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名牌企业:山东鲁能、济南轻骑集团、小鸭集团、济南钢铁集团、济南炼油厂、济南第二机床厂、中国重汽、浪潮集团、山东水泥厂、济南锅炉厂、将军烟草集团等。

  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企业:中国重汽、济南钢铁集团、将军烟草集团。

  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1367亿元人民币

  专家评价:

  ST并不等于济南重工业失去希望

  马传栋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山东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99年6月,我提出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方案,当时以济南和青岛为代表的山东地级市普遍存在群体大、规模小、龙头不强的弊病,这对于建设现代化的山东半岛十分不利。我提出建设半岛城市群的议案就是让由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淄博、潍坊等城市构成的半岛城市群能够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抗衡,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青岛拥有许多具有自身特色的东西,比如品牌企业众多,经济发展迅猛。但把青岛和济南割裂甚至对立来谈都是错误的,应该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它们的发展关系。山东最早开放的城市是烟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1861年,烟台被迫开为对外口岸,青岛则是在1897年对外开埠,随着胶济铁路的开通,1904年,济南也对西方开放。德国人实际在青岛只进行了三笔大的投资——修建大港、开发前海、铺设胶济铁路,胶济铁路把济南和青岛两个城市的命运联系起来。而胶济铁路不仅让青岛取得了地利优势取代了烟台成为山东最大的港口,而且直接带来济南的开放,济南的经一路至经六路和纬一路至纬六路之间的区域就是济南为了适应胶济铁路开通和青岛的开发而建成的区域。

  此后,济南一直充当青岛港的组织中心,两个城市既竞争又互相促进,基本处于同步发展阶段。德国人修建胶济铁路的目的就是利用济南周边地区的资源填补青岛的资源空缺,淄博的镁铝、莱芜的铁矿、枣庄的煤矿、曲阜的旅游、德州的农副产品直到今天还一直充当青岛经济腹地的作用。而在青岛开埠之前,济南一直是烟台的资源准备区,当时利用济南的小清河——渤海航线进行运输,假如当时烟台和济南之间先修铁路,青岛的命运将被重新改写。1911年,青岛港压倒烟台港,成为山东港口的龙头。

  济青高速公路的开通把济南和青岛的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目前第二条济青高速公路即将开建,济南——莱芜——沂水——诸城——胶南——黄岛的线路将更加有助于把山东腹地的资源源源不断地运输到青岛港。

  谈到济南和青岛的对比,人们总是说到济南五家上市公司均被ST。但从本质来看,ST并不等于济南的重工业已经垮台。济南许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均没有上市,比如济南钢铁厂、济南炼油厂、济南第二机床厂、济南锅炉厂、山东水泥厂、中国重汽等,何况还有山东鲁能、齐鲁石化等省直企业落户济南。而且被ST的企业也有各自自身的原因,轻骑在于管理和市场问题,济南本身的市场就已经整体萎缩;小鸭自身的创新能力不够,市场竞争太激烈,产业调整升级跟不上市场步伐。

  实际上,济南与青岛的工业差距主要体现在年产值50亿以上的企业,济南年产值超过50亿的屈指可数,而青岛恰恰在这个空间上占有很大的优势。最近几年,济南市在“工业立市”的口号下,进行了系列的战略调整,寻求济南的工业复兴。在当今形势下的半岛城市群群体关系中,青岛是经济龙头,重点培育济南、青岛、烟台三个区域中心城市,增强三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而不是几个兄弟城市之间的互相贬低。

  青岛

  经济特征: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名牌战略,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较发达。

  名牌企业:海尔集团、凯联集团、青岛港集团、颐中烟草集团、青岛啤酒集团、青岛钢铁集团、黄海橡胶集团、海信集团、澳柯玛集团、双星集团、一汽集团青岛汽车厂、即发集团、青岛石化、青岛建设集团等。

  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企业: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钢铁集团、一汽集团青岛汽车厂、凯联集团、青岛啤酒集团、颐中烟草集团、澳柯玛集团、双星集团。

  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1780亿元人民币

  专家评价:

  青岛——品牌之城

  盛永安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青岛市WTO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青岛市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

  品牌战略是青岛经济的重要特征,一方面青岛企业重视自身形象的宣传,另一方面青岛的轻型化工业结构生产的多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电产品,更容易为社会认同和宣传。

  青岛是一个移民城市,移民无论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还是自身的创新精神都很强,美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欧亚移民。青岛是中国最早引进啤酒的城市之一,1903年德国人建青岛啤酒厂,1906年青岛啤酒就获得慕尼黑国际博览会金奖,在世界引起很大的轰动。

  解放后,青岛把品牌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下来。青啤、海尔、海信、双星等等众多品牌都有很高的影响力,民营企业也纷纷效仿,红领、一诺、基特等民营企业也形成了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品牌之间你追我赶相互促进。近年来,青岛的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把品牌战略作为重点,形成了“海之情”、“情满旅途”等众多服务品牌,更是把品牌提高到精神的层次。目前,已经形成了品牌企业——品牌服务——品牌城市的长远发展战略,品牌的最终发展阶段就是品牌城市,提高城市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整体精神文明发展。

  青岛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城市,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3家落户青岛,涉及17个合作项目。这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青岛啤酒集团与美国AB集团的合作,这是涉及技术、规划、财务、管理、营销、人才六大方面的全面合作,青岛啤酒集团不仅利用营销网络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而且共享了国际化大公司所占有的各个环节。

  目前,青岛面临一个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问题,青岛2003年贸易总额3200亿,其中加工贸易1800亿左右,占据了将近60%的比重。在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时期,国际分工越来越复杂,而发达国家始终占据着研发和销售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中国只承担一个生产的低利润环节。什么是国际化?参与国际分工才是真正的国际化,参与国际的研发和销售环节,提高自身能力至为关键。海尔的“引进——消化——吸收——发展——创新”的关于利用外资的观点具有很大的启发性。100%的出口不是国际化,参与国际分工才是国际化,这也是目前国内企业最为欠缺的。青岛不仅发展传统经济,更要加大发展以信息网络为代表的新经济,占据技术的至高点。青岛的出口额中,外资占据很大的比例,2003年,青岛外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67.2%,国有企业则仅占8%左右,造成外资承担出口的不利局面,这一切都有待于改善。

  青岛的旅游资源并不丰富,可开发的具有文化底蕴的资源更是十分稀少。与西安等旅游城市相比,我们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结构很单薄,所以青岛大力发展旅游和会展业两个方面,让国际会议和展览延缓旅游季节的作法很实际,但国际会议的承办能力十分薄弱,青岛还不具备承办国际会议的硬件和软件。

  青岛旅游的出路就是重新整合旅游资源,以海尔工业园和啤酒博物馆为代表的工业游和以石老人观光园为代表的生态游都呈现不错的态势,但需要进一步对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形成旅游网络模式。各郊区县应该站在大青岛的战略概念上发展一体化旅游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结构,共同分割市场,既可以避免旅游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又可以让各地旅游资源活跃起来。

  2008年奥运是青岛的一个机遇,对于青岛的基础文化建设将是很大的促进,目前,青岛已经着手进行全面规划,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突出"新青岛、新奥运"的主题,充分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利用青岛"山、海、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特点,做足海上运动的文章。但奥运契机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如何市场化运做,如何利用民间资本和外资,提高城市建设必需的通信、水电等基础硬件水平,综合利用比赛场馆,使青岛成为“帆船之都”,带动游泳、码头、潜水的发展,延长青岛的旅游季节,形成独具特色的海上运动及娱乐活动产业。

  39个国际大都市有31个是港口城市,青岛的机遇非常大,但要拥有自己的特色。世界造船压力大增,中国就有大连造船厂、浦东造船厂、江南造船厂等,浦东的液化气装运船更是走在技术前列。青岛的港口发展也应该避开中国沿海其他城市的造船业,而是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发展修船工业,这才是青岛港的优势。    

  

  文化篇

  “文化”这词儿是青岛的致命伤口,青岛人可以为了GDP与大连人争得面红耳赤,但却避免与济南人就“文化”这个话题过招。原因何在?因为青岛的文化的确十分脆弱。

  论教育体系,青岛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代表,在海洋科学领域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济南则以山东大学为代表,教育体系横跨工农商、理工、师范等诸多门类,青岛只是在初级艺术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济南明显比青岛具有更广阔和全面的教育体系。在文学艺术领域,青岛也具有鲜明的海派特征,上世纪三十年代人才荟萃,梁实秋、沈从文、老舍、闻一多、王统照、洪深等群贤毕至,创造了青岛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八十年代后,青岛出了以唐国强、倪萍、宋佳、夏雨等为代表活跃在文艺领域的大量人才;而济南民族文化底蕴厚重,出现过辛弃疾、李清照那样的中国文学长河中堪称伟大的诗人。

  "济南是儒雅的士大夫;而青岛是风度翩翩的公子哥。"

  李贯通

  山东省作协副主席

  青岛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殖民经历,培育的是典型的外向型文化,而济南凭借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沉重、封闭、注重道德的齐鲁文化的集大成者。文化根基不同也主导了两个城市的发展轨迹,青岛的城市建设已经略显现代化的端倪,济南却步伐沉重,发展缓慢。

  但青岛缺乏文化根基和补充,导致现代化文化无法明确地把握具体方向,青岛所谓的文化只是水分而不是血液,很薄弱。经济发展就要毁灭传统文化,这是绝对错误的观点,例如新加坡是亚洲与西方交融的城市,但所秉承的却是不折不扣的东方文化。青岛城市建设把握不住自己的文化,青岛的魅力建筑不计其数,但却无法代表这座城市的内涵。

  2002年在绍兴,我曾经写到:每条河里都流淌着文化。而与此同时,绍兴经济也得到了高速发展。青岛文化心态中的经济比重太多,知识偏弱,济南却恰恰相反,在社会整体学习和学术气氛方面均比青岛具有优势。虽然同为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才是文化城市,而青岛只能称其为工业区。青岛城市建设格局固然追求大气,但缺乏代表自己性格的东西。济南还有泉城广场突出泉城特征和文化韵味,而青岛的五四广场显然经不起文化思考。济南三联书店为市民提供免费读书的地方,而据说青岛的书城曾经禁止读者抄书,这造就了济南打工族也逛书店而青岛的书店却十分冷清的鲜明格局,与青岛遍地咖啡吧、啤酒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济南街头大量的书吧和提供读书的茶座。

  济南的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现在也成为济南旅游的重要载体。济南的旅游不冷也不热,不像青岛的旅游资源淡旺两季对比分明。这和济南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济南人对什么都漫不经心,很从容,虽然个人存款比青岛少,但却看不出济南人有什么紧张的,植物园附近唱戏的多为下岗职工。济南人不妄想,总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审美和情绪去生活,贫也罢,富也罢,都比较安逸,济南人的传统道德观念强,思路不开阔,不轻易改变。所以有人说:济南是一个儒雅的士大夫,而青岛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

  青岛正走在齐鲁文化的边缘,同时也是西方文化的边缘,其实青岛应该成为东方文化的桥头堡,中式文化、西式经济才是它的最完美组合。在这种脆弱的文化根基上,海尔、青啤等王牌企业一旦出现战略失误,对青岛整个城市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青岛的文化底子薄,如何构建青岛的文化体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济南是传统文化;青岛是商业文化。"

  马庚存

  青岛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济南和青岛的对比与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对比相类似,一个是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形成的行政中心,另一个则是近代兴起的沿海工商业相当繁荣的城市,在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拥有100多年城市历史的青岛绝对无法和拥有几千年城市历史的济南相对比,但就青岛和济南所各自领导的区域范围内的历史对比,青岛并不是一个历史的盲区,青岛下辖的即墨和琅琊也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所以有人尖刻的说青岛是所谓的文化沙漠简直是无稽之谈。

  但青岛的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确没有济南发达,单纯就报业集团方面,济南就有大众日报报业集团和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两大机构,其他平面媒体更是数不胜数,无论种类还是专业化水平都强大于青岛。但从历史角度分析,济南的这些优势大多得益于省政府落户济南而带来的行政优势。

  计划经济时代,文化依附于行政机关的文化现象非常普遍,而且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转移文化机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个简单的事例就是1958年山东大学依靠行政命令由青岛转移到济南,抽取了青岛文化的精髓,这种现象在今天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这种行政的优势遍布各个方面,青岛只有青岛出版社和海洋大学出版社两家,而济南则非常众多,青岛有大学五六所,济南大学不下二十所,这一切又反过来制约文化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社会各界曾经捐款组建省里的专业学院,在特殊的经济时代,特殊的文化现象也就是这样诞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决策者强化了济南在文化上的优势。计划经济背后的计划政治造就了济南的政治地位也造就了它的文化地位,与济南命运类似的城市是长春、郑州、石家庄,而倍受这种政策伤害的则是青岛、吉林、开封、保定等城市。这种政策一方面规范了资源,有利于资源的集中,另一方面也削弱了部分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势头。

  改革开放后,青岛的文化得到了发展,在教育、在校大学生数量等方面逐渐减少了与济南的差距,而且学科建设快速发展,许多院校和科研机构纷纷在青岛设立分院,如莱阳农学院,甚至北大、西安交大等也在青岛设立分支机构。民间办学发展也十分迅猛,滨海和红星等已经崭露头角。

  青岛在文化演艺和群众文化方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如我市剧作家代路已经获得话剧行业四次“五个一工程”,在全国引起很大轰动,小剧场和儿童京剧开展得如火如荼,进而也吸引了许多文艺大家来青岛。青岛基本做到了每个下属郊区县都有各自地方特色的节会活动,市北萝卜会、四方糖球会、平度大泽山葡萄节、即墨祭海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青岛的企业文化也具有鲜明特色,比如海尔文化和青啤文化,青岛已经成为全国企业示范区,港务局工人许振超更是在今年被树立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典型。

  青岛和济南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只是存在第二批和第三批的差别,而在同类别城市的对比中,青岛的文化含量绝对高于大连、秦皇岛、烟台、威海、厦门等城市。济南在历史上是齐鲁政治经济中心,文化集中地;青岛则是传统文化集中、外来干涉文化影响深重、革命文化又略加中和的城市。

  青岛的发展与欧洲的发展同步,青岛的每一点都印证着外来文明的痕迹,小到口语“古力”,大到咖啡、啤酒、汽车、电影、自行车等都在中国是最先引进的城市,这难道不是一种文化?。

  济南由于有深厚的文化根基,造成济南人文化消费比重较大,在济南可以找到专业的文史哲书店,足见市场需求的态势。而且济南在收藏等传统文化项目上绝对超过青岛。青岛的文化固然有劣势,但说青岛没文化是绝对错误的,而且与商业行为结合的文化本身就是先进的文化。

  旅游篇

  济南,黄河流域的古城;青岛,黄海之滨的明珠。一个饱含着民族传统的韵味;另一个摇曳着西方浪漫的姿色。大自然和人类的造化让这两座风格各异的城市有了更多的异曲同工之妙。

  济南

  济南的美是一种底气,需要慢慢体会。

  济南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对它的高度概括。济南尤以泉水众多、甘美而闻名于世,有“济南泉水甲天下”和“泉城”之美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名泉喷涌千年,“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景象绵延万代。众泉汇聚的大明湖与佛教胜地千佛山交相辉映,又衍生出多少委婉动人的传说。

  青岛

  青岛的美是一种洋味,呈现更多的优雅。

  早在上个世纪初叶,青岛就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逶迤连绵的前海海滨,起伏跌宕的崂山,红瓦绿树的城市风景,具有典型欧陆风格的多国建筑,浓缩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舒适便利的旅居条件,使青岛成为中国最优美的海滨风景带和海内外著名的度假、休闲、观光、旅游的胜地。

  青岛历史上遗留下20多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形成浓郁的欧陆城市风貌。代表性的建筑有德国总督府、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和八大关别墅区等。每一座建筑,都写着一段历史,演绎一出故事。很多中外影视片都在这里拍摄过。春秋冬夏,成双成对身着婚纱礼服的新婚夫妇倘佯在八大关,山盟海誓,拍结婚照,留下欧洲蜜月之旅般的回味。

  青岛市郊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丰富多彩:千古名胜琅琊台,古台观月、龙湾涌浪,秦始皇三次东临,越王勾践在此设台会盟诸侯,徐福东渡日本从此启航;田横岛,西汉五百义士壮怀激烈、可歌可泣;还有被誉为石刻瑰宝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柱山摩崖石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山石林和春秋战国的齐长城遗址等。

  青岛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海外游客入出中国的主要口岸,是经国家批准的旅游落地签证口岸和日本公民短期(15天以内)免签证口岸。

  

  民意篇

  著名景点

  济南: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泉城广场

  青岛:前海、八大关、崂山、第一海水浴场、五四广场

  土特产

  济南:藕粉、酱菜

  青岛:青岛啤酒、干鲜海货

  城市骄傲

  济南:交警

  青岛:海尔、张瑞敏、2008奥运

  最尖刻的互贬:

  济南:好像是个县城?

  青岛:不就是有个海边嘛!

  网友单于:济南,因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被选择为山东这一区域的政治中心,饱经沧桑而未变。青岛,是新中国在创建经济制度和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选择的优越地理位置时形成的。两个城市的形成都是历史性的选择,我们后人都应该尊重历史。

  网友锋言锋语:济南和青岛有着不同的城市性质、文化机制和生态环境,这使得两地的城市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功能和趣味。形容济南城市文化的词语往往是:传统的、朴实的、深厚的、保守的、中庸的。形容青岛城市文化的词语往往是:开放的、超前的、浮浅的、商业的、时尚的。济南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学府林立、民性柔顺、和谐、含蓄。青岛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则民风豪爽、耿直、崇尚时髦,他们对内陆古老的城市往往不以为然,看不惯内地人缓慢的节奏、讲究虚礼和外表落伍。

  做服装生意的周女士:受传统文化熏陶深厚的济南人,在书、画、文物古董、京剧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爱好要远远强于青岛。而青岛人对服饰的考究、讲排场要面子的程度、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要大大高于济南。青岛的房价远远高于济南,抛弃地理位置的原因,青岛人对生活质量的面子需求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济南外表看似极不起眼的人有可能是大款,而在青岛完全可以凭外表判断此人的身份和拥有的财富。

  一位经常往返济南和青岛的烟台人:济南人和青岛人对各自城市的认同感分别走上两个极端,济南人对自己的城市极度不满,和济南人聊天,一提到济南都大摇其头,对济南的缺陷如数家珍,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一些县城的人也敢于抨击济南的不是,尽管他根本不了解济南的城市功能,这时候的济南人则陪着笑脸说:是,是,您说的对。青岛在青岛人的眼里都是最好的,青岛人见到外地人的一个重要习惯就是问一句:“青岛不错吧?”假如你点头称是,那么青岛人便会滔滔不绝的讲起青岛的好处。假如你反驳,那么一场唇枪舌剑必不可少,当然最终一定青岛人获胜。对于青岛人,你可以说他个人懒散,但绝对不可以说青岛不好。

  一位在济南工作的青岛人:济南人对自己城市的不认同感造成了济南虚无主义的蔓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影响了济南的形象和知名度,也造成了济南人才的外流。据民间统计,山东省的大学生毕业后回山东发展,多数选择青岛。而青岛人夸张而盲目的优越感,造成青岛人心理的空间收缩和视野的浅近,不能正确认识青岛、不愿意离开青岛,使许多青岛人没能找到自己事业的最佳坐标。我们可以发现有过外地工作、上学、生活经历的青岛人往往比青岛土著有更大的发展。 

  一位在青岛居住的济南人:因为青岛城市生活的优越,外来人口的涌入已经使青岛成为不折不扣的移民城。但青岛明显比济南具有排外情绪,在青岛,外地人和青岛人的界限是十分明显的,甚至市南市北人与李村人之间的心理隔阂远比两区之间的实地距离要大。

  

  后记

  济南和青岛两座城市的纷争绝不是一篇文章所能详尽的,甚至其中有些观点出现偏颇和谬误。我们期待的是由此引发大家的思考,在新世纪里怎样增强彼此的沟通与合作,树立济南和青岛良好的城市形象,并以此带动整个山东的发展。如是,善莫大焉。

  撰文/门国锋

  摄影/张  岩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报业集团服务热线为您提供飞机订票、送票上门,电话:2871111】

  ■ 发表评论
 
内容
 ■ 超级链接
·中国海洋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在热招
·春季房展结束 天泰赢得众多好评
·5月17日澳洲大学联盟青岛教育展
·青岛物流人才培训基地火爆招生!
·南开、Flinders大学国际经贸硕士热招
·崂山桃汁——换一种方式健康身体!
·如何客观评价自己的英语水平?
·如何成为中国市场总监/销售经理?
·天津大学MBA学位班5.15开学典礼
 

 相关链接:


 ■ 站内检索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