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不要冷落了自己的传统节日”的报道,说东北一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急件,称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一时间,该报道引起了我国舆论的很大
反响。另据《光明日报》4月14日发表的一篇文章透露,“某国”是韩国。1967年,韩国江陵市“端午祭”被批准为国家级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予以保护,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目前韩国文化部门正准备把江陵端午节列入遗产申报名录。
中国正加紧考虑对策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交流会”上,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焦虑地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国外申报成功,我们该有多么尴尬?我们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周和平向媒体透露,目前中国正加紧考虑将所有的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他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他希望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
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界代表在会议期间提议,中国应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所有的传统节日应有相应的假期,将其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恢复端午的文化原义
长期以来,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没有受到应有重视,例如端午节就被片面割裂,并淡化成支离破碎的节日,或多或少失去了原貌。其实,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
我国的端午节很早就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这些国家至今还在欢度端午佳节。
在端午节的活动中,自古以来就有了赛龙舟,用五彩丝缠粽子、缠手足腕,用楝叶包米粽,采插艾叶、菖蒲,取蟾酥,涂饮雄黄酒,调制朱砂酒,采多种草药,人身上及屋内各处悬挂香包等等,都和上述节日主题息息相关。
国人在介绍端午节的来历时,总是只讲它是一个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这未免过分片面地强调特定地方的纪念性内容,夸大地利用其政治性目的。对于像端午节这样的多民族全民节日,应当恢复它两千多年来的防灾祛病、祈求健康长寿的本来含义,抢救并保护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
不排除成中韩共有
近日,媒体关于“韩国即将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的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昨天,民俗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能单纯地认为韩国抢夺我们的文化遗产,关键是我们自己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一些人说到这件事就认为是韩国在抢夺我们的文化遗产,其实不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高丙中认为,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建立更加有效的机制来保护自己的文化,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高丙中认为,国人应该可以从中建立一种自信:韩国希望申报端午节,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其他国家得到了高度的认知,“在我们这里也许有许多比端午节更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申报,但是在别的国家,我们中国的节日被排在了最前面。”
此外,据专家介绍,“打包”或“捆绑”申请是一个集体、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突出某一个具体的作品或形式,所以,“打包”申请“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难度很大。如果我国也在这次申报端午节,不排除端午节会成为中国和韩国共有的文化遗产这一评定结果。
韩国
江陵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市市民祈求丰收和安康,举行摔跤、荡秋千等游戏的大型民俗活动。据韩国学者考证,端午祭的内容在“朝鲜时代”南孝温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来被追溯到一千年前。
1960年,韩国中央大学的任东权教授发现江陵市搞的端午祭活动规模最大,很有特色,于是写了调查报告,向文化观光部申请确认其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由于评委们对民俗文化缺乏了解,任教授一个个找评委谈,直到1967年,江陵端午祭才正式获得通过,成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从此以后,江陵端午祭的盛大活动得以恢复,并呈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