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特别报道 > 正文
在苏丹被绑两华工讲述背后故事 聚焦苏丹13天惊魂生活
青岛新闻网  2004-04-05 09:05:19 经济半小时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饥饿的苏丹

采访现场

  经济半小时播出关于中国工人在苏丹13天惊魂生活的节目,以下是节目内容:

  在异国他乡被人绑架,对谁来说,都是不敢想像的。但要是真的碰上了,你该怎么对付呢?最近在非洲苏丹发生了一起绑架事件,两个普通的中国工人在被绑架了13天后,幸运的被解救出来.这起刚刚结束的绑架事件的主角就是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的两位工人李爱军和贾会朋。 

  3月14日上午7点,在苏丹西部的富尔达尔地区,华北有色勘察院的李爱军、贾会朋到野外打井作业。10点他们遭遇绑架。此后,他们2次逃跑都被绑匪重新找回。直到3月27日2人被成功解救。

  讲述两人现在的生活

  3月31日晚上,李爱军和贾会朋终于从苏丹回到北京。虽然,李爱军和贾会朋都是普通的工人,但当他们走出首都机场大厅的时候,受到的却是英雄般的欢迎。等候他们多时的亲人一下子拥了上去。贾会朋的母亲见到儿子走过来,没说一句话,张开双臂,紧紧地把贾会朋拥入怀中。现在,李爱军和贾会朋已经回到了他们在河北的家。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他们生活还能恢复往日的平静吗?

  在被劫持的那段日子里,贾会朋做梦都想早点回家。4月2日下午2点,他终于在父母的陪伴下回到了自己的家。这套新居是去年10月刚刚搬进来的,对贾会朋来说,这里的一切还很陌生。贾会朋父亲告诉记者:“他是正月走的,这是去年十一才搬过来的。”

  在父母的眼中,22岁的贾会朋还是一个孩子。不过,贾会朋带回的礼物还是让他们吃惊不小。记者问:“多少钱你买的?”贾会朋告诉记者:“两块表是500美金吧。”

  记者:“好家伙,一听这数字不大,可是是500美元呀,折合人民币就是4000元钱。哎呦这家伙舍得带吗?”

  贾会朋说:“真舍不得,那可不是呗。”

  就在贾会朋和父母团聚的同时,在20公里之外的高邑县,李爱军家里也热闹起来。很多乡亲听说李爱军脱险之后,都赶来祝贺。因为时间紧张,李爱军只给女儿带回一个书包,并没有给父母和妻子买礼物。李爱军对他父亲说:“儿子也没给你捎东西回家。”对此,李爱军的父亲却显得无所谓,他说:“只要他回来,啥也不要。”

  贾会朋的妈妈还在摆弄儿子送给自己的瑞士手表,她突然发现表上的时间慢了5个小时。贾会朋告诉他的妈妈说:“这个时间是苏丹当地的时间,差5个小时,这边10点那边就是下午3点。”

  表上的苏丹时间再次让这一家人想起那段提心吊胆的日子。贾会朋的父亲:“之前从知道以后,脑子就没了记忆了,每天就关注着一点。儿子要能回到我身边,叫我看上一眼,就是这样想。刚刚做过的事就忘了,甚至就是早上吃得什么饭,到中午好了回忆不起来早上吃得什么饭,就是那样。”

  讲述惊魂一刻

  其实,不光是贾会朋的妈妈,当时李爱军的家人也是提心吊胆。本来按照原定计划,出去了一年半的李爱军,应该在今年三月份回家探亲。而3月14日上午,他和贾会朋去洗那口井,是他在苏丹的最后一项任务。

  记者:“那当时实际上你在离开那个村庄,洗完那口井上车的时候,心情是很放松的,因为你就可以回家了。”

  李爱军:“对。当时我还和贾会朋说呢,我说你先在这好好干,我已经回去了,到飞机上我和你再说再见。”

  贾会朋:“路上我们一边走一边说话,没想到他们已经追上来了。”

  记者:“当时他们提的什么要求?”

  贾会朋:“他说阿拉加,就是往回走、倒退的意思。”

  记者:“当时你在开车,有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不跟他们走可以吗?”

  贾会朋:“不跟他们走,大概也没有什么好后果。因为他们就是开玩笑地对我们说,你要是不走,就可以把你绑了绑走。”

  记者:“听得懂吗?”

  李爱军:“当时他做的手势。”

  记者:“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手势?”

  李爱军:“他就是双手这样,这个手势咱可以看出来吧。”

  贾会朋:“那时候他们都有枪,手都持枪,所以说我们在中国也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所以说当天14日的时候,还是心里面比较害怕的。”

  李爱军:“他们七、八十个人,你就是跑你能往哪跑,再跑你也没有枪跑得快呀。”

  记者:“你觉得他们会开枪吗?”

  李爱军:“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尽量和他们避免冲突吧。”

  记者:“和会朋当时有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场很大的麻烦?”

  李爱军:“当时心里因为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绑架我们,具体这伙人要朝什么方向走,都不太清楚,心里当时有点心慌。”

  记者:“你们当时你和贾会朋有没有做过一个判断,他们是冲着什么来绑架你们的?”

  李爱军:“一开始就是认为,他们就是为钱。”

  贾会朋:“我想他们可能就是会要点钱之类的,威胁公司要点钱之类的,到时候公司给他钱可能就会放我们吧。”

  中国工人为什么去苏丹?

  那个给李爱军和贾会朋留下了如此多故事的苏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在联合国的官方网站上,记者看到的苏丹是这样。那里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那里长期遭受战乱困扰。尽管苏丹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但是由于国力衰败和外界制裁,苏丹不仅没有能力自己开采石油,甚至连自己到底有多少储量都没探清楚。有人说,苏丹是一个躺在油海上的穷国。那么,为什么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会出现中国工人的身影?有多少中国人在那里生活工作?

  提起苏丹,很多人会想起这张名为《饥饿的苏丹》的照片,一个皮包骨头的苏丹儿童,饿倒地上,而一只兀鹫等在不远处,虎视眈眈地等着吃掉这个孩子。饥饿、贫穷和连续20年的内战就使苏丹的近代史。直到1993年,在那里工作的一批外国地质学家才爆出惊人消息:原来苏丹南部的穆格莱德盆地是一块储量在2亿吨以上的巨大的石油库。这块不毛之地在一夜之间就可能成为“富得流油”的黄金宝地。而行业里有一个常识,打一口油井的费用高达100万美元,如果不出油,投资就算是打了水漂。国力衰弱的苏丹政府自然拿不出钱来组织开采,但国家又想要尽快把资源变成现金,因此苏丹国决定:允许外国公司在苏丹投标开采石油,苏丹政府拿走20-30%不等的利益。

  消息传出,日本、加拿大、中国、马来西亚、德国等20多个国家从1997年开始,都在苏丹投资上亿美元,建立各国自己的大型油田。其中,中石油公司还是开发这块盆地的4国联合石油公司中最大的股东。后来有人这样形容苏丹的石油开发:在那片土地几万个钻井平台上飘扬的国旗中,几乎没有一面是苏丹本国的。

  石油分成使苏丹政府逐渐有钱来投资进行基础建设。而这些工程也绝大部分是由外国公司来完成的。目前仅中国一个国家,就有64个公司在苏丹当地,进行打油井、打水井等各种工程项目建设,人员超过5000人。李爱军和贾会朋是这5000苏丹工作人员当中的2个。李爱军告诉记者:“我们已经打了100眼井。”同时,贾会朋也对记者说:“360万美金,这里的利润高,是20-30%。”

  然而,政府变卖石油积累起来的财富和越来越多的油井和水井,并没有改变苏丹国内的内战及严重贫富分化的状况。极少数富裕阶层拥有别墅和汽车,而苏丹的大部分百姓至今仍然住在用牛羊皮挡风的窝棚里。90%的国民每天的收入低于国际贫困线的最底线——1美元,34%的人甚至根本吃不饱肚子。偷窃、抢劫这些现象比比皆是。就在李爱军被释放的当天,几百公里外的苏丹南部,两名中石油的工人就在劫匪抢劫车辆和财物的时候被杀害了。

  在记者看来,李爱军、贾会朋被绑架的事,很容易和这起中石油工人被杀事件联系到一块。在满目战乱和贫困的苏丹,发生这类事情很可能就是为了为了勒索钱财。当李爱军和贾会朋被苏丹反政府武装扣押的时候,他们下意识里,也觉得绑架者会提出金钱上的要求。那么,接下来的故事,是像他们当初想像的那样吗?

  讲述两次逃跑

  反政府武装3月14日上午绑架李爱军和贾会朋的时候,一开始答应他们,下午5、6点就会让他们走,后来又说是晚上9点钟放人,最后又推迟到3天以后才释放他们。绑架者一次次出尔反尔,让李爱军和贾会朋非常害怕,他们怀疑苏丹反政府武装最后会杀人灭口,于是两人决定,不管怎么着,也要先跑出去。

  记者:“你们两个什么时候开始讨论关于逃跑这个话题?”

  李爱军:“有一个人喝醉酒拿着枪朝我们比划,那好像是我们被绑架第二天。”

  贾会朋:“他一直往边境的方向走,我们那个时候意识到,心里想他们有可能要离开苏丹,所以说那个时候我们就想逃走。”

  3月16日晚上九点,李爱军和贾会朋两个人实施了第一次逃跑计划。当他们的车队经过一片密林的时候,李爱军和贾会朋慌称汽车爆胎,要下车检查,然后趁对方一不留神,他们一头钻进树林,成功摆脱了追踪他们的反政府武装。可是,他们没想到刚刚逃出了虎口,却又掉进了狼窝。

  贾会朋:“一直跑到17日下午,我们那个时候口干,一天也没有吃饭,就准备找一个村里面去一个村里面找点食物和水。”

  李爱军:“左手这边有一个村庄有狗开始叫。”

  贾会朋:“没想到那个人出来以后,就开始和我们交谈,你们是干什么的?这个人也没有说话直接就进屋去了,进屋去就拿了一把枪出来,随后一边走就上膛了。”

  李爱军:“当时以为就是完了。”

  贾会朋:“反政府武装是通知他们,让他们见了两个中国人要截住。”

  李爱军:“用尼龙绳反捆了以后,又拿铁链把我们又拴到一块。”

  贾会朋:“他们大概意思就是说,等着那边反政府武装的人开车过来接我们两个回去。”

  李爱军:“当时有一个人,还拿枪对着我们头。”

  记者:“你当时觉着这下可能完了?”

  李爱军:“对,当时我们俩就开始讨论家里什么老人呀,都开始讨论这个情况了。”

  记者:“现在想起来那会还感到后怕吗?”

  李爱军:“现在想起来感觉挺后怕的,因为当时我们在一个树林里,就是冲着你开两枪也没人知道。”

  虽然被紧紧绑在一起,但是贾会朋和李爱军两个人还是在寻找逃跑的机会。到了3月18日凌晨4、5点钟,天快要亮的时候,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当时,看守他们的三个村民都睡着了。身材瘦小的贾会朋,便趁这个机会,一点一点的挣开了绳索和铁链,带着李爱军逃离了这个村庄。

  记者:“你那时想,这次应该可以逃跑掉了?”

  贾会朋:“对。”

  记者:“结果呢?”

  贾会朋:“结果是走了3个小时,我在那边正给他砸那个锁想办法给他砸开,没想到又过来了两个人。”

  记者:“还是那两个人吗?”

  贾会朋:“不是那两个人了。”

  李爱军:“我们俩起身就走,当时也没什么想法,就是只想跑。”

  贾会朋:“我已经跑掉了跑走了,逃走以后我把李爱军的腰带弄下来,想办法给他捅开那个锁,他那个时候也没有腰带,反绑着手,他没有逃掉。”

  讲述苏丹国家的幕后故事

  在贾会朋成功逃脱后,他曾经试图回头去解救李爱军,但是李爱军坚持让贾会朋自己先走。在后来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贾会朋东躲西藏,跑了100多公里。直到3月19日一大早,他遇到了一位苏丹公司的经理,才算是真正脱离了危险。但奇怪的是,在这段时间里面,绑架者一直没有对外界提出明确的条件。那他们把目光对准中国工人,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记者今天联系到了刚刚从苏丹卸任的原新华社喀土穆分社首席记者杨树林,他在苏丹生活了4年。

  新华社驻喀土穆分社前任首席记者杨树林:“苏丹就是多种族多部落的国家。部族有上百个,而且这些种族和部落有的是跟政府观点是一致的,有的是跟政府相对立的。现在它这个南方战争就打了半个世纪,1956年独立一直打到现在。”

  杨树林介绍,苏丹作为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在2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19个种族,600多个部落,使用着110多种语言,是非洲民族成分最为复杂的一个国家,素有“小非洲”之称。而且各部落的信奉不同,北部和中部地区比较发达,居民多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而南部、西部则不发达,多为土著黑人,信奉拜物教、基督教等。各部族由于宗教、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引发了相互间的利益之争,自1956年独立以来,南北方之间的内战就没有停止过,反政府武装势力在南部、西部地区更为猖獗。

  杨树林说:“像发生绑架事件的当地,部落他们也指责政府对当地不太关心,光关心穆斯林,光关心北京地区了,对他们西部地区不怎么关心,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暴力活动胁迫政府,给政府造成压力,所以分一点权给他们。”

  杨树林说,他在苏丹时,曾经看到防暴警察荷枪实弹在街头维持秩序,在边远地区,绑架事件时有发生。而这次两名中国工人被绑架的地区正是苏丹最不发达的西部达尔富尔地区,也是中国工人在当地修路打井的主要作业地区。由于苏丹国内长期内战,消耗了大量的财力,使这个有着丰富自然、矿产资源,被称为“阿拉伯世界面包篮”的国家变得非常贫穷。

  他说:“为什么穷,就是老打仗,一天就消耗美元200万,因为战争就消耗,每天消耗200万美元,再加上西方国家根本不愿意到那儿去投资,别的国家也不愿意到那儿,因为认为这个国家比较穷,到那里投资也没有什么利益可收。而中国政府咱们向来,过去的一个好传统,主是帮助贫穷国家,第三世界国家,搞承包、建筑、电力、也有个人做买卖的,很多很多,有六、七千人。其它国家去的人很少,几乎没有。”

  从杨树林的分析中,可以初步判断,这次实施绑架的苏丹反政府武装势力,针对的并不是两位中国工人,很可能是想借绑架中国工人这件事情来胁苏丹政府,要求政府更加重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现在回想这次绑架事件,记者还会发现,非同寻常的地方还不只这一处。

  讲述逃跑的风险

  就在贾会朋从苏丹绑匪的手中成功逃脱的当天,来自国内的救援队伍也赶到了苏丹首都喀土穆。救援队一下飞机就听说了贾会朋已经逃脱的消息,但当时参加救援的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的党委书记刘宁却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党委书记刘宁:“我们认为他逃跑以后,很可能两个人都存在很大的危险,当时我们营救小组的心一下吊在嗓子眼上悬起来了,感到非常危急。”

  记者:“跑了一个,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刘宁:“他跑了以后,他本人就很危险,因为他门去的那个地方离我们生产指挥部所在地尼亚拉还非常远。大概就是说,尼亚拉离我们那个施工地是150公里,但是离他们的被劫持地点还要远得多,恐怕得300公里350公里以上。他跑了以后,又落在谁的手里面,是不是非常危险。另外,他跑了以后,剩下李爱军,李爱军是不是更危险。所以我们认为,他肯定非常危险,反政府武装是不是要虐待他,是不是要打他,或者他跑了以后要把他搞掉,这是我们当时非常担心的事情。”

  记者:“那如果他们不跑的话,你们有把握把他们两个人都安全地救出来吗?”

  刘宁:“当时在他逃跑之前,我们通过一次话,他们说在那反政府武装对他们没有虐待,他们现在还可以,身体状况还不错。所以说我们认为,营救有可能成功,有很大的把握应该说是。”

  讲述营救的过程

  贾会朋在当天晚上就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剩下的问题,救援队就是要解救李爱军了。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为此专门在苏丹成立了一个营救工作领导小组,一面向当地企业请求援助,另一面向我国驻苏丹大使馆汇报,寻找其他的途径。

  记者:“那几天里我想对你来说,应该说是很难熬的?”

  李爱军:“对,因为当时他们那边,他们有时候也袭击政府军。”

  记者:“你就跟着他们,他们打仗你也跟着他们?”

  李爱军:“他们打仗一般先把我们这几辆大车,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记者:“那会小贾已经不在你身边了?”

  李爱军:“对。”

  记者:“有没有感到过绝望?”

  李爱军:“这个情况是没有吧,因为就人的本能吧,对这个生命能随便抛弃呀。”

  记者:“但是希望在什么地方呢?”

  李爱军:“因为当时他们,我们公司也来电话叫我跟他们搞好关系,不要发生冲突。”

  刘宁:“当时他们手里有一部卫星电话,这部卫星电话是手机,被劫持以后就落在反政府武装手里了,我们通话主要是通过那部电话。”

  记者:“你第一次跟李爱军通电话,你们通话的内容是什么,现在还记得吗?”

  刘宁:通话以后就是问李爱军,你现在怎么样身体怎么样?他说身体挺好。我们讲汉语他听不懂。问他们虐待没虐待你,打没打你?他说没有打我,现在还可以。”

  李爱军:“打电话告诉我,中国政府这边已经开始做出营救的计划了。”

  刘宁:“整个营救过程应该说是非常艰难的,他们尽管说一直想放人,但是他们没有放人,多次想跟我们说要交接,找一个安全的地带要交接,但是他们一直不放。”

  李爱军:“这个放人他们谁也说不清,因为苏丹人对这个时间没有观念。”

  刘宁:“最后想通过第三个渠道,就是向国际红十字会交人。”

  李爱军:“他们就是给我画了一个十字。”

  刘宁:“3月26日的下午7点,国际红十字会把他们营救出来以后,往回走的一刻间我们这个电话就接到了,就是说7点钟营救成功,正在往回走。”

  记者:‘真正的轻松是在什么时候?”

  李爱军:“真正的轻松就是到尼亚拉以后。”

  记者:“见到你们自己的人以后?”

  李爱军:“对,对。”

  绑架事件背后的故事

  国际红十字会和苏丹反政府武装之间的联系渠道,一直处于保密状态。他们之间到底是怎么谈的,至今也是个迷。但李爱军和贾会朋回忆,绑架他们的苏丹反政府武装似乎对中国工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恶意,也没有严刑拷打,态度也比较温和。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杨树林说:“西部达尔富尔地区也是苏丹最不发达的,当地的路,一些基本服务设施、井水包括饮水都很困难,咱们中国人就在那儿打井铺路,都是中国工人在那儿。在当地口碑还是不错的。因为中国人在那儿铺桥搭路,这是善事,是做好事。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工人给他们造福来了,中国工人不是歹徒,不是危害于他们。”

  被绑架的中国工人李爱军、贾会朋所在的华北地质勘察局进入苏丹2年多来,共为当地居民打水井100多眼,而且多集中在不发达的边远地区,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这家公司目前已经成为苏丹第一大国际水井施工公司。现在已经有60多家中国公司进入苏丹,从事石油、建筑、纺织等行业,中国工人的到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论当地居民还是非法武装势力都认同这一点。

  他说:“只不过绑架者就是对政府不满,而是转嫁,不是直接针对中国人的,他不是直接要想害中国人,通过给中国人制造这种紧迫形势给政府施加压力,我觉得它是这么一种手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专访

  苏丹反政府武装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要求,不惜绑架两名前去为他们打水井的中国工人,这在记者看来,似乎是一件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如果真是这个原因,也很让人担心,他们今后还会不会故伎重演呢?在苏丹,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不会发生?《经济半小时》记者鄢闻余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贺文萍,她对苏丹的国内政治经济状况有过多年的研究。

  记者:“记者发现这两名被绑架的中国工人也没有遭到什么非人道的待遇,原因就是因为绑架者他们说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政治意图,并没有什么勒索的目的。那么在你看来,这次绑架事件他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贺文萍:“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一个政治上的诉求,这也就是说被绑的中国工人为什么没有一些肉体上的伤害的一个原因。因为我们知道,这个绑架事件是发生在苏丹的西部。苏丹西部它是在全苏丹来看它是一个相对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一个地区,尤其是在现在苏丹的南北和平进程已经进行到一个关键的时刻,但是西部它们认为他们长期以来被边缘化,而且在和谈过程中,没有加入到这个和谈进程里边。他们也想通过制造某种政治事件引起苏丹中央政府的关注,甚至于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记者:“它们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要求,但实际上呢它的背后是不是说这几个派别斗争的最根本的一个经济因素,还是在争夺石油或者说在争夺利益?”

  贺文萍:“对。因为中央政府长期以来它把石油资源控制在自己手里,垄断税收各种税入在中央的国库里。那么南部苏丹人民(反政府)解放军,它控制一些石油资源,他也可以占有一些石油资源,所以只有西部地区可以说是又没有资源,那么中央政府又没有资金投入来发展,所以它是处于一种等于是贫困中的更贫困的地带。最近我觉得这一个主要的关键点,就是因为苏丹国内和谈协议快签了,所以它更不满,因为这个协议签署里头没有涉及到对它西部分配一点什么石油资源的问题,没有它们的任何一点利益在协议里体现。就是说在这个谈判的过程当中,等于是一个大家庭要分家了,那么到底几个孩子各人应该得多少,西部也要跳出来说我们也应该分得一份。”

  记者:“但是为什么它在这个策划过程当中,选择的是绑架中国工人?”

  贺文萍:“因为跟近几年来,中国公司在苏丹参与经济,包括能源开发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跟这个大背景可能有关。那么苏丹这个反政府武装认为绑架中国工人,那么中国政府肯定是不会坐视不管的,那么中国政府肯定就会向苏丹的中央政府提出交涉。它就认为,反政府武装认为这样的话就可以给苏丹的中央政府施加压力。”

  记者:“苏丹的国内有很多的不安定因素,但是为什么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它们都到苏丹去进行石油,或者是勘探这方面的建设?”

  贺文萍:“因为这个风险跟利润,跟利益的获得它是共存的。越是风险高的地方,它能获得的利润回报其实也就是越大。所以正因为苏丹有丰厚的石油资源,所以它才吸引了美国西方。其实对我们的重要性也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中国从90年代93年开始几乎就成为一个石油的纯进口国,所以能源的短缺现象是越来越严重。所以中国企业也需要走出去尤其是能源获得需要有一种国际的视野,也就是说石油和工程勘探项目是我们国家的一块不可或缺的市场,我们需要到那儿去。

  记者:“但是对于具体到苏丹去工作的这些工人来讲,有哪些保护的机制或者是措施是需要建立起来,来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的?”

  贺文萍:“首先你要自救,自我防范,有一种安全意识,还有就是要尽快熟悉当地的环境,包括掌握一些必要的沟通的语言,包括阿拉伯语。我注意到这次两个被绑架的人,他们能够成功脱险回来还有一个得助于他们自己能够跟绑匪进行语言上的沟通。作为一个公司,作为一个组织上,我觉得也需要加强一些保险方面的意识,商业保险,人身安全的保险,因为毕竟那是一种风险比较高发的,危险比较高发的一些地区。”

  李爱军和贾会朋从苏丹回国,一块订的都是往返机票。休假45天之后,他们还将返回苏丹。

  《经济半小时》记者:马洪涛 鄢闻余 王立平 顾平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 发表评论
 
内容
 ■ 超级链接
·品牌金手指弗朗希斯青岛点石成金
·阿杜、零点青岛演唱会优惠抢票中
·首届山东物流论坛即将在青开幕
·祝贺英国大学教育展圆满成功!
·北京交通大学MBA学历学位班招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正在热招
·浙江大学远程学历教育正在热招
·山东外服对外交流中心澳洲留学
·青岛恒诚广告公司高薪诚聘广告精英
 

 相关链接:


 ■ 站内检索

青 岛 啤 酒
感品牌创造价值
百年青啤 盛世庆典
青岛晚报新E代
阳光海健身会所
健康 阳光 海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