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今晨3时美宇航局宣布———火星曾经存在生命之源
美国宇航局( N
ASA)科学家2日宣布,“机遇”号火星车发现的证据表明,火星上曾经存在足以产生生命的液态水。不过,到目前为止,“机遇”号还没有发现火星存在过生命的直接证据。
曾经存在液态水
美国宇航局分管空间科学项目的副局长爱德华·韦勒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机遇’号着陆在火星表面一处曾经被水浸润过的区域。这一区域曾经是一个良好的、适于(生物)栖居的环境。”
通过“机遇”号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而液态水是公认的产生生命的必要条件之一。“美国宇航局实施火星探测计划就是为了勘察火星上是否曾经至少有一部分地区存在持续湿润的、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詹姆斯·加文在一份声明中说,“今天,我们有了确凿证据来支持一个鼓舞人心的答案:是。”
火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康奈尔大学教授史蒂夫·斯奎尔斯说,“机遇”号对着陆地点周围地层的分析表明,那里曾经有地表水流过,因而改变了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纹理。
斯奎尔斯说,仅凭“机遇”号发回的照片难以判定火星上存在液态水的具体年代,除非能获得岩石样本,直接进行分析。他还指出,无论过去是什么因素造成火星上存在大量液态水,现在的火星已经是一片干涸。此前,欧洲科学家于今年1月23日宣布,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利用红外线技术第一次拍摄到火星南极白冠的照片,表明那里存在水分子,从而首次直接确认了火星上的确存在水。不过,这些水处于冰冻状态。
三点因素推出结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质学家约翰·格勒青格说,得出火星上曾经存在液态水的结论得益于3个重要的直接观察结果:火星岩石中存在微小缝隙、球状颗粒和岩层的结构。
2月24日,“机遇”号火星车用打钻机在一块被美国宇航局取名为“埃尔·卡皮顿”的火星岩石上钻出一个0.4厘米深的圆洞,随后用显微成像仪拍摄圆洞内的细节图片,“机遇”号的机械臂还把分光计等科学仪器伸到圆洞附近测定岩石内部的矿物质成分。
通过传回地球的这些图片和数据,科学家发现,岩石中存在一些长约1厘米的孔隙。当浸泡在咸水中时,矿物盐晶体逐渐在岩石内部生长,就会形成晶蔟。如果这些晶蔟后来溶解,就会在岩石内留下这样的孔隙。
而岩石内部滚珠大小的球状颗粒可能是受陨石撞击或火山活动影响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矿物质溶解物在浸泡于水中的多孔岩石内部凝结形成。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认为,由于“埃尔·卡皮顿”岩石内的球状颗粒分布散乱,因此更像是在水中形成的。因为,如果是受陨石撞击或火山活动影响形成,这些颗粒应当集中在岩石中的某一岩层。此外,这块岩石的岩层结构属于“交错层”,通常只有在水或者风的作用下才会形成。
美国宇航局还计划让“机遇”号对“埃尔·卡皮顿”岩石进行进一步研究,以获取更为详尽的数据信息。据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新闻链接
美国火星探测计划
“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计划总共耗资8.2亿美元,它们的探测使命初定为90个火星日(1个火星日是24小时37分钟),每个火星日能行进39.6米。两辆火星车均装备了一架全景照相机、一个能对岩石作近距离拍摄的照相机及一个能深入研究岩石和土壤构成的钻子。“勇气”号火星车则装备了更多尖端仪器,如具备红外探测能力的微型热辐射分光计等。
由于地球和火星轨道的关系,每26个月才出现一次最有利发射时间,2003年夏天是最佳发射时间。当年北京时间6月11日,“勇气”号火星车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飞向茫茫太空。7月8日,“机遇”号也进入了太空。
2004年1月3日,“勇气”号在火星登陆,不久就向地面传回首批火星照片,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取来自火星的照片。随后,北京时间1月25日,“机遇”号也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