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院上镇蔡家庄村———
莱西院上镇蔡家庄,一个地处偏僻、祖祖辈辈以种粮为生的小村庄,在短短两三年间,迅速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花生加工专业村,全村拥有民营花生加工企业14个,外资企业1个,年加工花生6万多吨,出口2.4万吨,全村90%的劳动力常年从事花生加工,通过花生加工,全村农民户均增收4000元。
立足村情,理清思路,精心选准经济发展新路子
1998年以前,这个村是土里刨食、靠天吃饭。怎么才能带领群众走上一条致富路?当时还在担任村主任的潘仁典,把目光盯在了花生上:花生是莱西的主导产业之一,为了尝试,潘仁典和村会计于乃荣两人,开着自家的三轮车,开始了花生果、花生米的收购、挑拣、销售买卖。为了引导群众、给群众一个看得见的收入事实,他把每天收了多少果、多少米、卖出多少、剩余多少、挣了多少钱,都一一写在村子的黑板报上。在看得见的效益面前群众心动了、行动了,一家、两家……
要把花生加工业做大做强,进而成为带动全村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这个村既没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又没有资金优势,他们采取了三种形式,首先是示范引导。村党支部书记潘仁典带头建起了1800平方米的花生加工厂,引进6台花生加工设备,组织群众进行花生筛选和流通。村干部也都从事花生加工,正是他们的示范带动,增强了村民的信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其次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该村整修了从南城路至蔡家庄全长5公里的通村路,整修环村路及村内主街道8条,投资15万元,安上了自来水,解决了用水的问题;先后又新增了2台变压器,满足了企业用电。第三是加强对外协调。蔡家庄14户花生加工厂企业,从土地征用、厂房建设到企业经营等所有手续,党支部书记潘仁典全部包办,为此常常起早贪黑。镇党委主要领导亲自跑电信部门,争取支持,专门为该村的花生加工企业开通了宽带网。2002年在该市有关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还为企业办理了自营进出口手续,使产品可以直接出口国外。
建市场,让蔡家庄村的花生加工
业产生“裂变效应”
潘书记和村领导班子成员们于2001年建起了占地15亩的第一个市场———蔡家庄农贸市场。市场的建立,不仅方便了本村群众、外来务工人员及客户,还带动了10多户村民从事服务性行业,走出一条致富新途径。
2002年,规划建设了占地50多亩的花生交易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莱西地区唯一的花生交易市场的建立,裂变出的是这样一些结果:以前,本村从事花生脱壳生意的小型加工户,只能把花生米赊给那13家花生加工企业,如今,由于市场的建立,不仅本地客户来了,外地客户也来了,花生米的价钱涨了又涨,而且都改成了现钱交易;以前成为污染源的花生皮,如今每斤卖到3分钱;入住市场的小型花生加工户也由当初的48家,裂变为现在的80家。
上档次,增效益,实现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
蔡家庄村在加速膨胀民营企业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企业上档次、增效益。到2000年,先后有11个加工大户从作坊式经营转向企业化管理,从初加工向深加工发展。青岛中良花生食品有限公司等部门势力比较雄厚的企业,引进烤红衣、烤乳白、烤果等加工设备,开发深加工产品。今年该村又联合所有的花生加工企业组成散型联合体,并以青岛中良花生食品有限公司和千浩花生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统一办理了进出口自营权手续,目前已与乌克兰、沙特等国家签订了3500万元的出口合同。本报通讯员李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