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长期存在的南北差距与东西差异,既是城市发展的明显特征,又是城市发展的遗留问题。因此,缩小南北差距,协调城市发展,就成为历届政府城市发展战略必须重点考虑的实际问题。
虽然东西差距是在东部开发后才日趋明显的,但随着青岛挺进西海岸战略的实施,东西差距缩小已纳入战略调整之中。相比之下,历史悠久、反差明显的南北差距却一直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青岛市地处胶东半岛,其形成与发展自然得利于南部的胶州湾,因此胶州湾有青岛的“母亲湾”之称。青岛由渔村发展而来的历史和西方列强侵占时的沿海建设,都决定了市区南部的领先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南北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
一、缩小南北差距的思路与战略探讨
1、树立全局意识,摆正带动关系在缩小南北差距的战略选择中,由“中心带动论”发展而来的“中心迁移论”尤其值得探讨。虽然政府东迁成功带动了东部的发展,但政府迁移的首要条件是由政府自身发展和城市中心调整需要决定的。即由中心迁移决定了带动发展。反之为了带动局部发展而迁移全局中心的做法,必然得不偿失。事实上,即使政府机构可以不计成本地随意搬迁,但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交通中心却不是随意可以搬迁的。
2、发挥各自优势,缩小南北差距
南北差距的缩小与改善,也不能用模仿或重建南部优势的途径来解决。如主张北部发展风光旅游来缩小南北差距的思路,显然极不现实。南北差距缩小是不同区域优势与功能互补的结果,而决非功能的趋同和环境的相近。
3、不等外部资源,依靠自身发展
长期以来,“南北差距”的概念主要反映了地理环境与市容市貌的差异,并由此产生了南北有等级之分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只能靠政府,即“外部干预”来寻求平衡发展的“等、靠、要”意识。事实上,“南北差距”的形成与存在,源于南部的率先发展与北部潜在优势的开发不足。因此,如能确立用“优势发挥”来改变南北差距的战略思路,就为缩小南北差距找到了宝贵的内部资源与动力,变被动的等、靠、要为积极主动的自身发展。
4、变消极为积极,化政策为市场
南北差距的存在,既有消极的一面成为发展的障碍;也有积极的一面成为发展的动力。消极来自于靠政府投入的外力思想,积极来自于“穷则思变”的发展意识。当前,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思路,不能总以增加财政支出和优惠政策为条件,否则只能画饼充饥,难有效果。因此,缩小南北差距不能靠政府关照,以减缓南部发展速度的办法来“加快”北部发展。要扬长避短,靠发挥北部区位优势,利用规范的市场运作等长效机制,创造高于南部的发展速度,来达到缩小南北差距的发展效果。
二、加快北部发展缩小南北差距的几点建议
1、确立优势,突出重点,加快北部发展
我市北部地区既有人口密集适宜商贸的市场优势,也有地域广阔适宜开发的资源优势。根据这些优势和特点,在保护好文物古迹的同时,发挥已有的工业品牌带动作用,利用民间资本和招商引资,重点发展商贸经济、电子软件、电子制造、生物工程、机械加工、仓储物流和房地产业等,建设广场绿地、改善居住环境,利用南北和东西快速路,实现“半小时经济圈”等,就能在不久的将来从经济实力和生活环境上拉近与南部的距离、缩小南北差距。
2、发展北部高教事业,全面提升经济与文化地位
高等教育和旅游业都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事业或产业。高等教育还是科教兴国、科教兴市的基础与先导,立足时代、把握未来的核心与关键,更是青岛积聚人才、发展名牌城市特色的前提与保障。从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看,青岛与上海、大连和西安相比差距很大,这也为我市高等教育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一方面是我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严重不足,一方面是社会储备资本的巨额闲置。因此,高教是有巨大社会消费需求支持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并有明显的产业带动作用。现阶段高等院校每增加1万人,按每年学习及生活费1万—3万元/人计,即可为教育和周边地区带来1.3亿元的消费收入,连续四年即可增加10亿—30亿元。所以,及早在我市北部规划建设大规模、高水准的高教新区,这是全方位提升北部经济与文化地位、缩小南北差距最直接与明显的发展途径。
3、立足民营经济,用经济实力改变南北差距
面对这种南北差距,我市已提出学习与赶超的口号。以温州为代表的“浙商”发展足迹,对于我们“跳出环境看发展”很有借鉴作用。温州市人均资源列全国倒数第三,但人均
G
DP却高居全国之首。温州人的富有不是来自于环境资源,而是来自于不起眼的小商品生意和产业化生产。现在温州人已游离出1000亿民间资本在全国寻找商机,前段时间“温州购房团”来青考察投资置业的豪气,就足以让我市“南部发达地区”感受到不小的震撼和实在的差距。
不难想象,只要我市北部地区功能定位合理,不过分考虑环境资源的不足,充分发挥地区商贸和人气优势,立足民营经济,汲取“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经验,借助科技街、电脑城和未来啤酒街等商贸发展优势,充实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厚积薄发再造一个“北部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