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朱德兴特邀嘉宾:刘明君(青岛市经济委员会主任)郄晋生(中共市南区委书记)杨宏钧(中共青岛市纪委副书记)尹焕三(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教授)王义(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副教授)
主持人: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就是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即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体现,是区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检验共产党人政治品质的试金石,更是确保共产党人执政合法性、合理性的社会基础。目前,全党正在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我们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结合学习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执政为民为中心议题,谈谈各自的体会。
落实执政为民的重要意义
王义:所谓执政为民,即指执政者的思想感情和政府的政策法令要体现亲民、爱民、利民、为民的精神,要反映人民的意愿,体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落实执政为民意义重大。
第一,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党的宗旨要求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模范地实践执政为民,必须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工作去体现和弘扬党的宗旨,去回答党执政要“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一重大理论问题。
第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人心向背决定着政党的兴衰。一个政党能否取得政权、巩固政权,最重要的是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人民判断一个政党是否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主要是观察这个党的组织和它的成员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代国民党,完成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的实践特色,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坚持自己的崇高信仰,为了人民的利益甘于牺牲、奉献。
第三,现实的迫切需要。观察现实生活,我们看到,大多数领导干部做得比较好,但确有部分领导干部虽然口头上讲执政为民,但在实践上却扰民、损民,甚至害民,走向执政为民的反面,成克杰、胡长清等腐败分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人数虽少,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却非常大。所以,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构建执政为民的实践机制
尹焕三:实践执政为民,必须构建执政为民的实践机制。首先,端正思想认识是构建执政为民实践机制的基本前提。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和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在实践中一心一意地贯彻群众路线。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克服那种轻民思想、意识,必须摆正执政者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必须改变一些人对群众的麻木、冷漠态度,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必须坚决制止那种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行为,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整顿干部作风,加强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群众信念教育,“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是人民需要的,我们的领导干部就应当尽快地办、认真地办。只有这样,执政为民才能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其次,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构建执政为民实践机制的关键。必须重点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科学决策能力、正确而果断的执行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再次,加强制度建设是构建执政为民实践机制的核心。这些制度包括:决策制度、运行制度、反馈制度、监督保障制度。第四,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是构建执政为民实践机制的基本途径。坚持依法执政,就要求党的具体执政行为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来展开,严格依法办事,实现全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坚持依法行政,就必须坚决反对以权代法、以权扰法、以权乱法、以权坏法,必须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通过法律的武器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五,从严治党、从严治干是构建执政为民实践机制的组织基础。坚持从严治党,一是要严格党的政治纪律。二是要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三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刘明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青岛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青岛已进入加快发展的历史性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2007年基本建立现代制造业体系和城市创新、现代服务、现代化基础设施和环境保障四个支撑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在2001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6800亿元,2010年达到10000亿元,建成融入国际产业分工的制造业基地。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大工业框架。一是统筹区域城乡发展。东西联动,北部延伸,沿“一带两极两线”集聚。集中优势区域,举全市之力,发展环胶州湾工业走廊,将其建成新一轮大工业聚集带;西海岸重化工业区和东部主城区,着力建设四大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成为城市经济增长和高新技术孵化的两极;沿青银、青烟两线向北部腹地延展,发展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逐步使中心城区成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区,西海岸及市郊成为工业重心。二是建设专业化产业功能区。规划发展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造修船、钢铁、电子家电、物流等产业区。运用利益导向和政策调解,合理解决产业布局跨市区形成的盲目竞争问题。实施定向招商,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在土地资源短缺日趋加剧的情况下,更加注重规范项目准入,量化产出标准,在“两极”规划的功能区,每平方公里产出不低于30亿元;沿“两线”分布的,产出不低于10亿元。三是协同胶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打破行政区划桎梏,强化区域经济概念,规划发展与烟台、威海两市协作的汽车、船舶、电子、化工、食品加工产业区。融入国际产业链条,建设面向日、韩的产业配套区、出口原料基地和加工贸易基地。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推进速度与效益相协调,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推进“1560”工程,发展20万辆乘用车,开工1000万吨炼油,建设海西湾造船基地,推进大钢铁项目,加速15个投资过10亿元、60个投资过亿元工业大项目建设。“十五”后两年完成工业投资800亿元,重工业比重由目前的45%左右提高到60%。以大项目为龙头发展产业集群。培植和引进集成电路、控制器件等高端配套产品,争创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培育电子家电产业群。发展芳烃、
P
TA和有机树脂,实现油化一体化发展。推进轿车、货车、客车、特种车及汽车零部件发展,建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区。发展船用设备、配套件和前端材料,建设造修船及配套产业区。依托前湾港,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培植临港加工分拨、集装箱制造、港口机械等产业。二是培育“6310大企业梯队”。鼓励大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对标,在经营、技术、管理、市场、人才等方面竞合发展。“以大引大”,进行组团式、生产环节连贯式、成片成区的强投入。设立电子信息、服装服饰产业发展基金,发展“项目型”大企业。鼓励大企业集群化发展,建立政府与大企业“直通车”与定期对话制度,一事一议解决大企业问题。力争3年内全市10户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30户过50亿元,60户过10亿元。三是建设开放型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先进实验室,发展行业技术中心。加强科技原创性创新,在新材料、海洋及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积极构建开放式产学研体系,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来青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是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强化大资本运营意识,淡化资产行业系统所有观念,集中优势资源,发展少数关键领域和龙头骨干企业。推进中小企业民营化和属地化管理,加速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实现资产重组、债务抵偿和人员安置“三联动”。2005年上半年完成国有中小企业的清理性改制。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实现资源的资产化和资产的资本化。加快沿黄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企业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它企业享受同等待遇。鼓励留学生和企业科技人员、大学生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国有企业经营者、业务骨干带资创业;鼓励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三是做大市郊工业。结合生产力布局调整,加速城区产业转移和老企业退城进园,积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以投资额、引资额、产出率作为评价尺度,建立五市三区经济运行、工业投资、重大项目通报制度,实行新增规模以上企业考核。2007年,市郊工业比重达到全市的70%以上。
维护群众利益,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郄晋生:坚持执政为民,就要做到情为民所系,正确把握群众的愿望。正确把握群众的愿望,就要知群众之所想,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了解群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而要做到这一点,基本的途径是深入到群众中去,植根于人民群众。既要入居进企、入户访家,与群众打成一片,更要情真意切、满腔热情,做群众的知心人;既要向富裕的群体访富问计,又要对遇到了困难的群体访贫问苦;既要听多数人的意见,又要注意听取少数人的意见;既要听得进顺耳的话,又要听得进逆耳之言。真诚听取群众的呼声,如实反映群众的意愿。近年来,我们坚持身心并入,实施调查研究制度和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开展对困难群体的走访和对信访问题的回访活动,了解了基层的热点难点,掌握了群众的真情实感,理顺了群众情绪。在决策中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愿望,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自主要求,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去年,我们在大力深化“五项工程”、建设“四型”机关的基础上,提出创建“诚信市南”政务服务品牌,围绕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实现职能转变和提高工作效率,从为民服务出发,开展了机关作风集中整顿,初步建立起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品牌的创建工作,坚持“诚信塑政府、真情献社会”,更好地为驻区企业服务,为住区居民服务。同时,要围绕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活动,兴求真务实之风,在深入群众的实践中,实实在在去听民声、摸实情、办实事。
坚持执政为民,就要做到利为民所谋,落实加快发展的举措。做到执政为民,就必须以创新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加快发展,通过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从而使执政为民落到实处。去年省委和市委工作会议后,我们着眼当前,谋划未来,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出了“高标准建设现代服务业与服务贸易聚集区,高起点建设软件信息产业区,高质量建设现代商业品牌区,高品位建设滨海旅游休闲区,在3至5年内把市南区建成青岛中心商业商务区之一”的工作目标,经过不懈的努力,2003年,全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表现为经济投入明显增加、经济产出稳步提高、经济结构趋向优化。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496万美元,增长252%;实际利用内资8.17亿元,增长50%;GDP完成40.86亿元,人均
G
DP增长了22.3%;财政收入完成7.5亿元;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4个百分点,达到86%,民营经济比重提高8个百分点。今年,我们又提出了全面贯彻市委“五个三”的整体工作要求,立足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围绕建设“四个特色区”的既定目标,细化发展思路,构筑产业平台,改革制度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在富民强区建设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在实践执政为民过程中,作为基层党委、政府,不仅要落实加快经济发展各项举措,更要着力为居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城区环境,营造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提高城区文明程度,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去年,我们开展了创建“洁净市南”和“平安市南”活动,加强了生态城区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广泛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满足了城区群众的各方面需求。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深化“洁净市南”和“平安市南”品牌的建设工作,大力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积极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城区建设与管理中,以营造“公园化”城区环境为目标,深化“洁净每一处、温馨每一天”服务理念,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大城区亮化、美化、绿化力度,治理局部区域“脏、乱、差”问题。在抓社会稳定工作中,着眼城区治安形势和刑事犯罪特点,在继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的同时,坚持打防结合,深入实施“防控联动”,构建大治安防范格局和治安防控长效机制。同时,要不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全面抓好信访和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坚持执政为民,就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努力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这些年,我们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把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信任。如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社会互助为辅助、临时救济为补充、优惠政策相配套、社区组织为依托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去年共为全区1899户4237名低保人员发放低保金600余万元,还为1375户低保家庭每户发放了500元的医疗救助卡。积极推进“阳光救助工程”,在全国首家成立了区级公益协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活动。我们还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在街道办事处开设了“阳光救助求职窗口”,实施“天天工程”,为弱势群体就业拓宽了渠道,去年全区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安置率达73%,有求职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97.1%。同时,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加大社区服务力度,在推进为老服务、助残服务、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市南区被国家民政部首批命名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今年,我们在为民服务中,又提出了创建“温馨市南”品牌,以“爱心献百姓、温暖送万家”为服务理念,实施亲情养老、政务惠民、阳光救助、便民家政、精品社区五项温馨工程,切实为居民提供全方位、优质、便捷的服务。另外,我们还将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完善政策救助、社会互助、公益服务三大网络,为社会弱势群体开展多元化、规范化、经常性的救助工作。同时,抓好困难职工、困难家庭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关注好残疾人和困难群众的生活,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好就医看病、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
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杨宏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保证各级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们党执政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保证各级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关键。当前,加强监督,保证领导干部执政为民,重点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具有重大意义。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要深刻领会加强监督、严肃纪律是党中央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做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率。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学习两个《条例》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学深学透,各级党校要把学习贯彻两个《条例》作为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的必修课,认真学好。在抓好学习的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充分了解两个条例的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贯彻氛围。
二是进一步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我们要在执行已有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定期报告廉洁从政情况、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同区市和市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廉政谈话,市纪委、市委组织部领导同志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巡视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要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尤其是强化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的监督,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要认真履行《条例》规定的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党的监督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条例》和其他监督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实现党内监督工作的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是建立健全对干部监督的体制机制。要建立健全对干部监督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激励干部做到求真务实,及时发现并坚决纠正违背求真务实精神的各种不正之风和错误做法,保证干部全面准确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工作部署,保证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决策和各项职务行为负责。要建立有效防止权力寻租的监管机制。要严格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形成有效的审批约束机制和事后监管机制。要规范财权,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资金监管,铲除利益驱动的诱因,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财政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要规范人事权,认真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和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做好干部任用管理工作中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措施和方法,围绕用人、管钱、重大问题决策等三方面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
四是拓宽监督渠道。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抓好乡(镇)、县级和市级政务公开的规范和提高,医院、学校和其他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都要全面实行办事公开制度。与企业改革相结合,推进厂务公开;与村民自治相结合,推进村务公开。坚持正确的导向,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大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要在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思路和载体,方便群众监督和举报,加大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的力度,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的效果。
五是构筑权力制约监督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强化道德、纪律和民主入手,构筑严密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对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对权力的道德制约。要针对党员干部在新时期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坚持不懈地进行廉洁从政和执政为民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筑起牢固的防线,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其次,要坚持从严治党,强化对权力的纪律制约。要严惩腐败分子,同时要充分发挥廉政监察、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的作用,不断加大执纪的力度,狠刹侵犯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第三,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化对权力的民主制约。要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改革完善信访举报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检举权。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