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燕
越剧以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赢得广大观众的赞赏,也深深地打动了身居北方的青岛越剧迷。
笔者在上周末结识了一群凭着对越剧艺术的挚爱而走在一起互相切磋的青岛越剧迷。这个民间组织的最初创立恰好与晚报有关。在2001年7年中旬,两位越剧迷来到晚报编辑部,她们希望晚报能够帮忙寻识在青岛的越剧爱好者。晚报《宜人茶室》版面刊登她们寻识越剧爱好者的启事。没想到,一则小小的启事,竟引来三四十位越剧爱好者相识。他们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为一个共同的爱好走在一起,组织成立了青岛越剧票友联谊社。
没有剧团老师,她们请来在原青岛京剧团的付老师。付老师是上海人,原上海戏校毕业,从小也爱好越剧,就帮助剧团指导表演和发音。
合唱、对唱、连唱、独唱等多种表演形式;王派、袁派、金派、徐派、戚派、尹派、范派、陆派等多种流派,每一个人认真研究表演角色。这帮青岛越剧迷硬是把活脱脱的“九斤姑娘”、“林黛玉”、“陈三两”等靓丽形象亮相在舞台中央,为在北方土地上绽放南国之花顶起了越剧这片天。其中,从小痴迷越剧的戴玉环在剧团票友的帮助下,曾在浙江举行的全国越剧票友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并如愿以偿到上海拜得王文娟为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