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12日被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执行死刑(右图)。由于背弃了党的宗旨,王怀忠自毁前途,走上了一条自绝于人民的不归路;案发后,王怀忠心存侥幸,拒不认罪,对抗调查,使此案的查处过程一波三折。在检察机关的大量铁证面前,王怀忠终于被绳之以法,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王怀忠案涉案人员多,数额大,王怀忠认罪态度几经反复,最后全盘翻供,给审查起诉工作带来的难度可想而知。此案在山东公诉史上也创下了几个第一:第一次办理高检院指定管辖的省部级干部职务犯罪大要案;第一次查办没有被告人有罪供述,完全依靠证据查实的案件。
用权力“拦路抢劫”
以往查处的腐败分子大都因为抵御不住诱惑而收礼、受贿。王怀忠则不仅先后16次非法收受贿赂达人民币230万元、澳币1万元,而且4次主动寻找“糖弹”吞吃,成为利用权力去“拦路抢劫”的“江洋大盗”,仅一次就高达200万元。而且,他最大的一笔索贿,竟然是为了“摆平”、干扰中央有关机关对其问题的查处。
对抗调查花样百出
王怀忠自始至终对抗检察机关的调查,可谓花样百出,丑态毕现。
●第一招:对首次接触的办案人员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攻心。见面后,王怀忠先要夸奖对方一番,夸对方相貌堂堂,秉公办事,一定会公正处理这个案件;第二步,鸣冤。称这个案子“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自称无滥用职权、无情人、无贪污受贿。第三步,许愿。与办案人员交谈结束,总要许诺说:“等我出去以后一定请你。”
●第二招:百般狡辩,出尔反尔,拒不认罪。王怀忠曾经分管过政法工作,反侦查能力很强。此案侦查过程中,王怀忠曾经承认过部分罪行,但很快又全盘翻供。审查阶段,他在大量事实和证据面前仍然百般抵赖,对自己写的认罪供词甚至录音录像,找出各种借口推翻,有时把亲笔供词当场撕掉,对亲笔签名的供词也总是狡辩说:“不是我的签字”“没看清就签字了”。
●第三招:黔驴技穷以后,王怀忠扔出最后一招“杀手锏”,诬陷办案人员刑讯逼供。为了澄清事实,公诉机关找到王怀忠“双规”期间负责看押工作的武警战士,调取100多份看护日
记;进入司法程序后,王怀忠被关押在秦城监狱,公诉人找到看管人员取证,证实每次提审看管人员都在场,根本没有刑讯逼供事实。相反,王怀忠在关押期间有充分的自由空间,提审完全依照法律和办案规定;在医疗、伙食方面也受到了良好待遇。
迎难而上啃“硬骨头”
王怀忠受贿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侦查终结,2003年5月13日,依法指定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山东省检察机关多年来成功地查办了多起大案要案,先后使胡建学、潘广田、矫智仁、薛玉泉等一批腐败分子受到法律惩处,办案准确率达100%。面对王怀忠案这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面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他们再次迎难而上。
铁证如山罪责难逃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证实的犯罪事实不能认定;没有被告人供述,有其他证据证实的犯罪事实可以认定。在被告人拒不供述的情况下,证据必须确实充分,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以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最终只能得出被告人有罪的惟一结论。由于被告人拒不配合调查,对证据规格要求更高,更加严密,对公诉人的办案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审查起诉环节,经过不断完善证据,最终形成卷宗76本。对于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12笔犯罪事实,近千万元犯罪数额,审判机关全部予以认定。
他从没想到过“死刑”
王怀忠在关押期间非常关注党和国家的反腐形势,他认为已经宣判的省部级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犯罪数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不会判处死刑,只要自己不承认,检察机关找不到证据就没多大问题。工于心计的王怀忠多次预测自己的命运,设想着蹲几年监狱出去,靠着老板朋友,照样吃香的喝辣的,可以说,“死刑”这两个字眼他从来没有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