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指尖还留着糖球的香气,为期三天的海云庵糖球会落下了帷幕。这三天风和日丽,接踵而至的人们更让海云庵广场及周边街道喧嚣起来。
糖球大比拼
糖球无疑是海云庵的主角。小小的山楂在糖锅里一滚,就身价倍增,让人欣然前来。在糖球会上走一遭,大大小小上百家卖糖球的,让人难以取舍。从小商小贩到专门租个摊位现场制作,各式各样的糖球在这里汇聚。
外地商家来凑热闹的也不少,哈尔滨的、邯郸的,当然少不了北京的……从去年开始,外地的糖球开始大量涌入糖球会。今年30余家规模比较大的糖球参会商中,外地品牌已占到三成还多。在李老太太糖球摊位前,记者看到了这样的英文单词“
s ugar-coated haws”(直译为糖衣山楂),看来小小糖球大有走出国门的信心。
今年,糖球的原料和造型也花样翻新。山药、草莓、香蕉、小西红柿、桔子……看来,适合做糖球的原料还真不少。而造型似乎也成了品牌商家的竞争热点,有的用整个桔子做成灯笼形状,有的糖球像个
小猴儿,有的将香蕉表面涂上巧克力,做成弯弯的造型……本是民间小吃的糖球被如此精雕细刻后大有登堂入室的趋势。
不过记者看到,相当多的顾客坚持选择原汁原味的山楂糖球,而在各商家的糖球品种中,山楂糖球也占了绝对优势的,也许人们的口味不是一时能够改变的。
小吃风味多
不但美味的糖球吸引人们,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让人们大快朵颐。这次糖球会第一次隆重推出了快乐美食节,让岛城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吃到各地小吃。
撒尿牛丸、竹粽……对市民来说,有的小吃连名称都是陌生的,这次当然不会放过尝鲜的机会。烧烤、馄饨、煮玉米这些食品也受到市民的欢迎。
在一家制作花生糖、芝麻糖的小摊前,一些市民驻足观看制作的整个过程。一只小锅、一块砧板、一把菜刀,原来香甜可口的花生糖制作过程也不复杂,而买上一块看着做好的花生糖,吃起来似乎更加放心、也更加美味。
搭上顺风车
海云庵糖球会当然不止卖糖球,还有很多项目搭上了这趟顺风车。
在广场上,记者看到一家卖剪纸的小摊点,红红的剪纸带来了久违的乡土气。摊主是一对有着浓重口音的农村夫妇。他们说,这些剪纸都是自己剪的,在糖球会上卖得不错。远处,一位年届四十的中年男子用竹皮编织各种小动物,碧绿的竹皮在他的手中翻飞,不到一分钟,栩栩如生的蝴蝶、小鸡就诞生了;还有两位捏橡皮泥的,一团橡皮泥没几下就变成了小猴儿、鸳鸯……在糖球会上,传统的民俗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似乎离人们现代生活日渐遥远的民俗民趣在这里复活,再次爆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在糖球会上,还有另一种风景———政府各部门也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开展了各种便民服务活动,向老百姓宣传党和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市档案局与四方区档案局联合开展了“‘满红头文件’走进您,政策阳光暖人心”及档案知识有奖竞答和“家庭建档”、“民营企业建档”以及为单位和个人寄存档案资料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四方区计生部门组织的居民家庭的绘画和电脑设计作品展示;四方区残联的残疾人自发卖起了福利彩票,据残疾负责同志介绍,他们的收入捐献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本报记者姜慧丽< 王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