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日报版面图 > 7 > 正文
品味美食的旅行
青岛新闻网  2004-02-07 00:00:00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薛原

  如果你去朋友家作客,你能空着手登门吗?我想不能,即便是高山流水般的知音相会,也免不了脱俗,尤其是三五好友在节日假期里相约某一哥们儿家聚餐,你更不能甩着十根胡萝卜带着老婆孩子大模大样地敲开门坐下来大快朵颐了。若是你提着一捆大葱登门又如何呢?我想象不出,但有一点我相信,若是你提着一捆大葱来我家,我肯定更愿意你提着一斤沉甸甸的刺参顺手放在厨房门口。当然,这是对我这样的俗人来说。若是名人大家那就另当别论了———话说北京的一群文化名家相约在漫画家丁聪家聚餐,每人贡献一个菜,“玩家”王世襄带来了一捆大葱,他亮出的手艺就是做了一盘红烧大葱,据说在大家带来的菜中他做的大葱拔得了头筹。名家就是不同,就连名家做的菜即便是下里巴人的大葱,居然也色香味俱全。再如汪曾祺的炸酱面和红烧肉,也不难在一些大小文人的回忆里读到难忘的滋味。

  若只是一般人的聚餐和饮食也就没有了可助谈兴的趣味,袁枚的《随园食单》和梁实秋的《雅舍谈吃》那都是文人名士的做派,到了汪曾祺的《四方食事》和阿成的《胡地风流》,以及沈宏非的《美食主义》,虽谈的仍是天南地北的吃事,但也因了描写者的作家身份和写作立场而有了异曲同工的文化含量。与所谓“八大菜系”的正宗菜谱不同,正是这些关于“故乡野菜”之类的回忆,构成了独树一帜的饮食文学,即便只谈一道菜的烧法,唐鲁孙的“菜谱”也和名店厨师的不同,前者是唐老先生晚年在台北有滋有味的回顾———老北京的吃哟,而后者只是一道或复杂或简单的炒菜工序。饮食文学更突出的是文学,为的是大饱“眼福”而非“口福”,吊起的是你的胃口,就像王世襄的那捆大葱,即便告诉了你做法,你能吃出“口福”来吗?换一个角度,“人如其食”,从这些大家名人的日常饮食里,不是也能读出他或她的“传奇”吗,何况,还能照着他或她的餐桌上的“菜谱”按图索骥呢。“换一个角度”,便是周芬娜的这本《品味传奇:名人与美食的前世今生》。

  在时下车载斗量谈吃的书中,周芬娜的《品味传奇》独出心裁,其特点就在于将“惊才绝艳的名人与庸俗油腻的人间烟火相连”。与那些回忆之作不同,周芬娜先确定了目标,就像一个挖井人,勘察好了地点,便埋头挖起来,直到井底汩汩冒出水来。她以美食为主题,结合名人、历史、文学和山水,提供给我们一张独特的江南名人美食旅行地图。之所以说“江南”,是为了说该书作者的寻访名人饮食行踪只是局限于南方的几个省市———上海、浙江、江苏和广西。尽管如此,内容仍是琳琅满目,譬如“上海篇”,主要有杜月笙与上海本帮菜、徐志摩与上海素斋、宋美龄与上海点心等,“浙江篇”则是郁达夫与杭帮菜、鲁迅与绍兴菜、梁实秋与宁波海鲜以及蒋介石与奉化菜,等等。用印在该书封底的广告词说,“透过餐桌上一道道香气四溢的美味佳肴,提供读者一个了解这些古今风流人物的有趣角度,比起单纯的名人传记或美食评论,更加引人入胜。”是否更加引人入胜,我不敢说,但有一点,若是将来有机缘到“江南”一游,我愿意随身携带着这本“名人美食指南”。

  说来有趣,当年鲁迅先生并没有像后来与之决裂的弟弟周作人那样专门写过绍兴的美食,譬如周作人曾写过《故乡的野菜》、《趣话美食》等,而鲁迅的作品中提到家乡饮食的也只是寥寥几篇,像短篇小说《在酒楼上》和《孔乙己》,食物也是用来陪衬故事情节反映人物性格的,譬如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4种写法的孔乙己,但正是鲁迅先生“顺手”提到的茴香豆、青鱼干、冻肉与臭豆腐(油豆腐)如今已成了绍兴美食的金字招牌,更别提孔乙己当年出入的“咸亨酒店”了———今日已是游客必到的景点。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 发表评论
 
内容
 ■ 超级链接
·市委党校学历班次热招大专大本班
·中外对决 洋品牌为什么洋不起来?
·通知:周末到天泰奥园看房去!
·爱我吗?爱我就送"来自百盛"的情人礼
·北京交大MBA学历学位班热招中
·二中留英、澳预科班2月9日开学!!!
·梅艳芳精彩遗作 热销青岛购物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正在热招
·手机贺岁片:高端主流新机阅兵(图)
 

 相关链接:


 下一篇:

春天的阅读
 ■ 站内检索

青 岛 啤 酒
感品牌创造价值
百年青啤 盛世庆典
青岛晚报新E代
阳光海健身会所
健康 阳光 海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