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让无数中外游客倾倒的“百里画廊”———桂林漓江,正面临全线断航之忧。从桂林至阳朔约83公里的漓江水程,现在每天只能游览10多公里。
漓江面临断航,状况之严重是极其罕见的。这不仅成为旅游业内人士的话题,更是桂林旅游一根极其敏感的神经。
历史上少见的低水位
一群徒步漓江的游客与缓缓驶过的游船擦肩而过,这段漓江水域浅滩不断,旅游安全令人担忧。放眼望去,昔日风光旖旎、碧水萦回的漓江如今已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漓江属珠江水系,发源于桂林北面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平乐至梧州,汇于西江,全长437公里。从桂林至阳朔酷似一条青罗带,沿江风光旖旎。
据有关专家介绍,漓江断航主要是由漓江枯水问题引起的。漓江属雨源型河流,在季风气候影响下,每年3~8月为汛期,降雨频繁,当年9月至第二年2月,为枯水期。
2003年入夏以来,桂林遭遇50多年来极其罕见的高温天气,出现了少有的干旱无雨现象,降雨量偏少。记者从漓江各水文站了解到,2003年1~10月降雨量与历年同期平均降雨量对比,10个月当中,除1月、5月、9月降雨量偏多外,其余7个月出现降雨量偏少情况。2003年12月3日,漓江水位降至140.53米,流量也一直维持在11立方米/秒左右。2004年1月9日,漓江水位降至140.45米,流量仅有8.5立方米/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法》,可以发布漓江封航公告了。但是,漓江是一条非常敏感的河流,如果发布封航公告,必将在国内外引起震动,给桂林旅游业以致命的打击,损害世界旅游名城桂林的形象。为此,桂林市有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漓江枯水期通航。
中上游森林面积下降
漓江面临断航之患,绝非仅仅是自然灾害所致,人祸更是重要原因。
猫儿山是漓江旅游的命脉,没有猫儿山丰富的水资源,就没有奔流不息的漓江。据林业部门提供的资料,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漓江中上游水源林面积呈下降趋势。
由于上游水源林结构及质量下降,导致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水土流失严重,雨季洪灾加剧,枯期流量减少,枯水期越来越长。进入90年代后期每年枯水期断航时间长达3个多月之久,短时间也有近一个月。
自然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相脱节,是造成漓江断航的另一个人祸因素。
漓江沿岸旅游业的盲目开发直接影响了漓江植被保护,并与漓江黄金水道“抢水”,造成漓江水资源的浪费和枯竭。
近年来,漓江沿岸兴办了大大小小的农家旅游餐馆、简易旅游景点上千家,加上沿江新建的冠岩等几个大的景区、景点,每天在从漓江抽取大量饮用水的同时,也把大量的垃圾和污水直接倾倒到漓江中去。
漓江游览的临时码头———杨堤码头,呈现一片繁忙景象。在码头摆摊卖胶卷的唐老板说,从2003年11月6日起,漓江游览航线从磨盘山码头改从杨堤上船。江中一条条豪华游船和竹筏排成一条长龙在耐心地等待游客,一排排旅游大巴直接停靠在漓江护堤上。而几十米开外的河床则沙石裸露,河面水宽有的仅几米。据现场办公的桂林水运调度结算中心工作人员杨捷介绍,虽然目前漓江出现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但游客仍未减少,平均每天都有2000多人游览漓江。由于游客游不了全程,内宾票价从原来的180元(含中餐)降至现在的140元。
盲目开发浪费漓江水资源
漓江沿岸挖沙现象也很严重,采沙场随处可见,当地群众也利用枯水季节,选用漓江上的石沙在抢修自家的房屋和简易码头。在漓江著名景点浪石一带,几个年轻人正在加工细沙。他们架起一个筛网,用铁铲将沙石往筛网上一扬,细沙就可以打包灌袋运送卖钱。一位姓杨的船夫说,他在漓江边生活了几十年,如果长此以往,漓江美景一旦消失,沿江世代以江为生的老百姓将如何生存?
来自美国的游客杰克说,漓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没有了漓江的桂林山水,我们真的不敢想象会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