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张书圣有三次,第一次留下的印象是他工作起来抽烟特别凶,虽然每根烟抽不了几口,但在他实验室那个烟灰缸里总是有一大堆烟蒂。第二次采访科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人才引进,那一次作为院长的张书圣说文章中最好不要出现自己的名字,因为人才引进是学院领导班子集体的功劳。
所以,在这次采访前我几乎没
有张书圣的什么资料,只知道和抽烟一样,他工作起来也是很凶,不到40岁的年纪,他已经把科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从学校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系,变成了学校三个博士点中的一个;而他自己,2003年也被SCI收录了18篇论文。
这一次采访前,他问的还是同样的一句话:“能不能不说我自己。”我说没办法,这一次就是采访你和你的专业。他说那就主要谈谈化学这个学科吧。
在人们印象中,化学无非是在实验室里摆弄那些瓶瓶罐罐,与现实未必有多大联系,如果有的话,也和一些石油化工这类大项目有关。但张书圣首先就澄清了这个误区,“化学工业分很多门类,有重化工,也有精细化工。在当前社会中,精细化工产品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之紧密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离不开精细化工产品。”
同样,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化学工业,其中精细化工尤为重要,“精细化工在化工产值中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在这个行业中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目前国内的化工产值中精细化工占的比重很小,但像日本这样精细化工的强国,其产值就能占到整个化工产业产值的70%。”张书圣还谈到了国内这个行业的前景:“现在我们都是跟着国外的研究在走,要想有所超越,就不能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而是要拿出自己的原创成果,这样即使无法全面赶上国际水平,也可以在几个点上有所突破。”
正是基于这个思路,张书圣将自己的研究方向放在了两方面:利用化学方法研究糖苷功能配合物和人体 D NA相互作用的机理:液晶材料。
第二个研究让人比较容易理解,液晶就是一种化学材料,目前国内尚无法独立生产这种材料,一些关键的知识产权都在国外的厂商手中。张书圣的研究就是找到一条自己的路来研究液晶产品的研制开发。
除了有论文,张书圣还期望他的研究能够给相关的行业、人士有所启发,如果有人能在他研究的基础上最终找到抗癌的有效药物,那就是他最大的欣慰了。本报记者赵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