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备受关注。青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解决好“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为引起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普遍关注,本报今起推出“情系‘三农’系列报道”。
“三农”问题关乎大局,当前,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可以说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最近,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强调,要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青岛是沿海开放城市,但“三农”问题更不可忽视,全市700万人口,500万在农村,“三农”问题解决得不好,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也将是一句空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世成在最近的几次讲话中,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于去年底在即墨召开了解决“三农”问题现场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了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节前在胶南走访调研时,杜世成又一次强调,青岛大城市框架展开后,应该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应该在全国率先解决“三农”问题。从上到下应该明确这一点,青岛,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是更加迫切的。
怎样解决好“三农”问题?我市从上到下已形成共识,那就是必须跳出“三农”抓“三农”,把“三农”问题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战略布局中统筹考虑,通过工业化、城市化与“三农”的充分互动加以解决。“城里人”要关心“乡下人”,城市要帮扶农村,工业要反哺农业,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报“情系‘三农’系列报道”的开篇也将从这里破题。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是由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形势、新的趋势所决定的,无论从我市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来分析,我们都不难得出结论,新阶段农业的问题需要工业参与解决,农村的问题需要城市参与解决,农民问题很大程度上要靠劳动力转移来解决。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本质,就是研究和探索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和保护,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青岛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市近年来大力实施了城市工业集群化与农村工业化、壮大城市服务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组团发展与农村城市化、大工业支持与农业自身升级、“城中村”综合改造与提升城市化水平、以知名城市品牌为依托加快城乡对外开放、发展民营经济与富裕农民、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八大城乡“互动”战略,全面加快了城乡一体化步伐。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我市虽然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为了制定好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之计、治本之策,市委作了重要部署,比如抓好农村的教育问题、农民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贫困村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帮扶与规范化管理问题等等。全市上下和社会方方面面应认真贯彻市委的要求,大力实施八个“互动”,举全市之力,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形成帮农、支农、护农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