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市场这块大蛋糕不仅吸引了企业纷纷加入“分羹”,也培养出了众多“职业拍虫”来此淘金
沙承龙,山东滕州人氏,是拍卖场上一位“职业拍虫”。目前活跃在北方各大城市的拍卖市场,其中自然也包括青岛。
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岛城登记在册并经过省有关部门审批的拍卖行从7家增加到28家,一年举行了300多场拍卖会,拍卖标的额更是达到32亿元。拍卖市场的大蛋糕不仅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要求加入“分羹”,也吸引了众多有眼光的市民来此淘金,“职业拍虫”于是应运而生。
其实,像沙承龙这样的外来“拍虫”占了我市拍卖场淘金者的相当份额。大宗的机器设备、原材料、服装等大都被南方的一些“拍虫”买走,他们拿回去“拆零”处理,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因为这些大宗物品大多是企业破产、法院查封或银行抵债的不良资产,委托方急于出手变现资金,“拍虫”往往能以较低的价格达成交易。
除了外来抢食者,岛城本土的“拍虫”也为数不少。他们有的仅是为了收集爱好品聚集于此,还有一些就是专门到拍卖行里来“淘金”的。青岛新世纪拍卖行的执业拍卖师王虹告诉记者,每次组织房产拍卖会,竞标者中平均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房介公司职员。他们低价“淘”到一些房产,然后拿到二手房市场赚取差价。据她估算,一套商品房至少可以赚上2万元,一套网点房则有10万元以上的赚头。
拍卖会从过去的为政府盘活资产,到市民的一种投资理财新热点,直至今日又演变成为“职业拍虫”的生意场。或许,这些都是拍卖市场发展中某些必经的章节。陈呈晓
拍卖不“开和”可能遭“摘牌”
我市拍卖行的数量虽然有28家之多,但真正开槌的不足10家,有些拍卖行成立一年多还没有揽到生意,还有的拍卖行甚至打算转让。
对此,市财办网点处有关负责人称,今年有可能是拍卖行的“规范年”,目前正是拍卖行的年审时间。省有关主管部门已传出消息,2004年不再审批新的拍卖行;同时,那些通过审批却一直没能开槌的拍卖行,也有可能面临摘牌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