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商务部两位官员的先后表态,把过度开放从“两张一郎”时期拉到了“商务部”年代。
在五年前物美集团董事长张文中是最早的“过度开放”鼓呼者,三年前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变成了张文中的同盟,最初他们的声音被指斥为“维护行业利益”,不久学者郎咸平成为他们的著名盟友。
2003年初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在深圳借用法国媒体六年前的这句话,“谁控制了法国的商业流通业,谁就控制了法国的经济,谁就拥有了法国”,由此拉开了商务部大幕的一角;半年后商务部另一官员公开表示,“中国流通业将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现在最重要的是谁来主导中国的流通业!”
五年前当张文中惊呼“我们陷入零售业对外开放的误区”时,他还是一个孤立无援的鼓呼者。但是现在他的担心被一一证实,“未来数年中国流通产业的60%将由几家国际巨头掌控”,谁能扭转麦肯锡悬在我们头顶的这个黑色预言。“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有望2004年初开始施行。虽然这被媒体称为“外资禁令”,企业的反应却冷淡得多,“力度不够”“制裁不够”。规则内的过度已经不可逆转,如果说“暂行办法”的目的在于避免中国流通业旁落他手,那么焦点将集中于如何惩处“规则外的过度”,以及“如何扶持民族零售业”。但是“禁令”在这方面作用如何呢。
外资在观望中保持着沉默或者更驯服的姿态。不论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目前并没有哪一个外资公开跳出来持反对意见。商务部已有意扶持15到20家民族零售企业,具体名单和扶持方式都尚未公开,张文中说,“这种想法只要诞生就是好的。”在这一年里民族零售业还具有很多种可能———速度、规模,联合或者扶持……但是这一切仍需仰仗站在其身后的商务部。但是这是“扶持”第二次被政府搬上议程,能够避免前一次的失败吗?
不论是“禁令”还是“扶持”,关键的较量都将集中于2004年外资的全面解禁。成立逾九个月的商务部,一边操生杀大权,一边承受着重压。据12月8日媒体报道,对于中国的
W TO进程,美国商界认为“还是老样子,最后一分钟兑现承诺,或者更晚,或者根本不兑现。”
“利用外资”还是“被外资利用”呢?利用 W TO还是被 W
TO利用呢?零售产业中这一场危急关头的三方博弈现时仍让人紧捏一把汗。特约撰稿《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