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广东新会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我出生在上海,1950年秋7岁时随父母举家迁居青岛前仅仅回过一次故乡,也并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此后,就一直定居青岛。2003年,我终于因处理旧居拆迁而有机会返乡,又加之我还能娴熟地说广东话,真可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而邻居们都与我相见不相识。走来了位“后生仔”———是老邻居的侄孙,他生于旧金山,现在已经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他操着带有英语口音的广东话告诉我,这些年经常回来,感到国内越来越开放了,这次他准备留下来干上一番……
我早就知道新会有个驰名于世的“小鸟天堂”,当天下午就来到了天马村。村前的天马河中,一株枝叶泪水婆娑、根茎相连的巨大古榕树、覆荫面积达万余多平方米,四面环水,榕树远望像浮在水面的橄榄型绿岛。这就是引人注目的“小鸟天堂”。
令人称奇的是:偌大一个榕树林,占地面积有十多亩,而只是由一棵榕树繁衍而成。据说,是在五百多年前,天马村的农田年年遭旱灾,乡亲们开了这条天马河,引水灌田。可年景仍不见好转,当地的土豪硬就强逼着农民把河堵了。农民含泪担来泥土倒在河心,筑起了一个土墩,成了河心小岛。后来,土墩上长出一棵榕树来,当初只是一棵小树,后来越长越高,每年长出许多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入土的根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枝干长高了,又挂下根来……这样不断地生长,树干多得数不清,终于独木成林了。这片榕树,为鸟的栖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吸引了大批的鸟类来此处筑巢。更重要的是当地农民,自古以来就有爱鸟、护鸟的良好习惯。所以鸟在榕树林中,能够得以自由自在地繁衍后代,因此,鸟也就越来越多。据估计,现在鸟的种类有几十个,数量约有几千只。
1933年,文学大师巴金来过这里,写出优美散文《鸟的天堂》。到了1982年又亲笔题写了《鸟的天堂》四个大字。从此,《鸟的天堂》更加遐迩闻名。如今,这里已辟为天然公园。我登上树旁三层楼阁的观鸟台,能够看到榕树全貌。树与树之间枝杈相连,枝繁叶茂。整个树冠,宛如一块碧绿的地毯,笼罩在树林之上。微风吹过,树叶婆娑,飒飒作响通过观鸟台的望远镜,可观察到树顶端数不尽的鸟巢。或雌鸟在孵卵,或小鸟嗷嗷待哺,或大鸟在喂食,飞来飞去,尽收眼底。
果不其然,待到天边开始布上几抹红红的晚霞时,这里越发热闹起来了。只见漫天鸟群翱翔回旋,到处是鸟影,到处是鸟声。原来是白鹭归来,夜鹭出征。因为每当黎明前夕,上身灰下身白头戴黑冠的夜鹭便陆续归巢,而那些全身洁白的白鹭却展翅腾空外出觅食。林中栖息有数十种小鸟,尤以白鹤和灰鹤为最多。白鹤朝出晚归,而灰鹤是暮出晨归,一早一晚,有进有出,互相交替。鸟儿们在空中翱翔回旋,翩翩起舞,熙来攘往,嘎嘎而鸣,气氛热烈,煞是壮观。
置身于“小鸟天堂”,真乃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其喜洋洋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