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前天,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第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第三季度城镇居民储蓄意愿增强,创历史新高,而以股票作为主要金融资产的居民比例则创历史新低。
截至今年7月末,居民储蓄余额为10.61万亿元,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点。许多专家已经把这种现象称为中国的“超储蓄”现象
。
从居民拥有的具体金融资产看,有67.7%的储户认为“储蓄存款”是其最主要的金融资产。仅有5.9%的储户认为“股票”是其最主要的金融资产,较上季降低0.6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
居民储蓄再创历史新高,这已经是近一年以来人们频频听到的一个消息。“超储蓄”现象缘何很难降温?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导致居民高储蓄率的最重要的三项原因(子女教育、养老、退休)的改革都在推进中,尚没有完全让居民放下心里的包袱,因此用储蓄的办法“防患于未然”仍显得相当重要。
-专家观点别把储蓄“赶入”股市
居民储蓄再创新高,而持股比例创历史新低,这又让很多人会想到如何把储蓄资金流向股市的问题。无独有偶,近日中国证监会尚福林主席在12日的科博会上表示,大力推动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他要求努力使证券投资基金成为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马上有媒体又表示“尚福林讲话是长期利好消息,20年慢牛历程有望展开”。
不过,这两天的市场表现已经证实了股民越来越理智,如果是人为地出台各种政策把资金赶入股市、推高股价,那只能是制造市场风险,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应该做的是如何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增进公司的业绩、改善市场的运作机制,这样才能吸引投资者。如果仅是希望增加入市之资金来“繁荣”股市,吹大的只是股市泡沫,得益的只是少数人,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