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大多数宏观经济指标的增长率稳定在上月水平,而没有继续加速。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能否稳定在目前状态,仍需密切关注。
工业产出快速增长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增速比上月略微减慢,而比上半年
又是略有提高
。目前的工业产出增长率是1995年以来最高的,仅低于经济过热的1992年下半年至1994年的水平。
虽然我们还不能作出其增速已经偏高的判断,但若增速进一步上升则会有较大风险。轻重工业增长速度的进一步差距加大。7月份,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比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12.7%,比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这种状况表明,当前经济增长主要仍是靠投资带动,消费需求的带动作用还比较有限。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1-7月份,不包括集体和个体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7%,增速与上半年大体持平。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仍达到31.4%。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增长对于今年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其增长速度的上升,人们已越来越担忧投资过热的问题。
这种担忧是有相当根据的,从1980年以来,名义投资增速高于目前水平的仅有1985、1992和1993年,而这三年都是经济过热的,并且伴随着高通胀,也就是说当时的实际投资增长率都比现在要低。不过,在进行投资增长率的这种比较分析时必须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全年投资增速与月度增速之间的差异。从近几年情况看,这种差异相当大。尽管我们不知道造成这一现象的确切原因,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若今年也是如此,那么按目前投资增速推算的全年增速为25%左右,还不能说已经很高了。考虑到当前的消费需求增速较低,再加上外资流入较多,因此投资的快速增长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物价涨幅依然处于低位
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5%,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1.2%,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1.4%。三者的涨跌幅均与上月相当,仍处在有涨有跌的状态之中。在经济高增长的早期阶段,物价一般不会有大幅度的上涨,但如果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提高,投资物品价格的上涨以及消费品价格随后的上涨就很可能在以后的阶段上发生。从以往的经验看,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供应量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只要其增速过快,迟早都会引发过高的通货膨胀。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供应量的当前增长率均已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对通货膨胀问题予以警惕是有必要的。但是,在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全球性的通货紧缩趋势、美元汇率的走低、我国生产率的普遍提高等因素,都是阻碍物价水平大幅上涨的重要因素。因此,这种高增长、低通涨的局面,很可能会持续较长的时间。这时,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财产价格膨胀″,而不是一般产品价格意义上的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增速没有过高
7月末,货币供应量M0、M1和M2同比分别增长13.1%、20%、20.7%,M0的增速比6月末提高0.8个百分点,M1和M2的增速则与6月末相当。从走势看,M0的增速是在上升,但其绝对水平仍较低,M1和M2的增速在近几个月已趋于稳定。虽然M1增速已达到20%的较高水平,但还没有过高。
判断的依据是:(1)1998-2002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5%,由于这一时期存在总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降等问题,因此其增长率在此水平上提高几个百分点是合理的;(2)2000年,其增长率的最高值曾达到23.7%,并在20%以上持续了6个月,但并没有引发任何不良后果;(3)在我国经济中,交易额增速远远地超过了GDP增速,比如今年上半年,工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3%,而工业增加值仅增长16.2%,即使扣除价格因素,前者也要高将近10个百分点,因此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超过GDP增速是有一定实际原因的。贷款是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因素,7月末的余额同比增长23.2%,处于较高水平。它对整个货币供给的后续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进出口增长速度减缓
7月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6%,进口总额增长35.3%,增幅分别比二季度回落3.7和2.9个百分点。这当中显然可以看到非典滞后影响的因素。但由于前一阶段进出口增长过快,这种小幅度的放缓,估计不会对整个经济有太大的不利影响。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加快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8%,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2.1%,比上月加快8.7个百分点,两者均已基本恢复到非典以前的正常水平。
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