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
民营资本进入证券公司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民营资本控股证券公司的资本达65亿元,加上参股资本则超过70亿元,民营资本占到证券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3%。这表明,民营券商已成为证券业中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今年以
来,一些民营证券公司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怎样看待和认识民营资本进入证券公司?记者日前对香港中文大学和长江商学院教授郎咸平进行了专访。
产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记者:2001年11月23日,证监会下发《关于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民营企业参股证券公司打开了大门。2002年8月18日,民生证券作为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券商正式推出。在其示范效应下,国内证券业掀起了一场民营企业大举参股证券公司的浪潮。我记得你有一种观点,认为民营企业的存活期超不过5至8年,现在你怎样看?
郎咸平:不可否认,民营证券公司问题很多。这是因为我们对于民营证券公司有一个错误看法,认为由于民营资本进入,产权发生改变,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我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是,产权本身不是企业经营好坏的决定因素。民营证券公司所出现的问题,绝对不是产权所能解决的。也许民营的证券公司在效率方面会比国有证券公司做得好些,但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记者:你是否认为民营证券公司经营业绩不好,完全是因为证券行业本身处于弱势,公司业绩的好坏与资本的性质没有关系?
郎咸平:民营券商出现的问题,实际暴露的是整个证券行业面临的问题。首先从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看,数量众多的证券公司业务模式缺乏创意、大体雷同,人员素质不高。其次从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看,尚且不说营业部为赚取传统业务手续费煞费苦心,即便有一些创新,也仅限于网上交易等,赢利模式雷同,赚钱不易。三是从证券公司研究水平看,行业研究报告都很雷同,研究人员的整体水平尚待加强。四是从证券公司投资业务看,国内目前缺的不是资金,而是能挣钱的项目。因此,无论是民营的还是国有的证券公司,长期这样下去都不可能获取良好的业绩。
效率是一把双刃剑
记者:民营券商的实质是民营企业,而民营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也导致了民营券商崇尚激进灵活的经营作风,而容易忽略风险控制。对此,你怎样看待?
郎咸平:民营企业的效率高是无可非议的,但它是双刃剑,良性方面体现在赚钱有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在对股东和老百姓的利益欠考虑,表现在对制度的不尊重上。民营券商颇具进取之心,同时机制上的优势也使得他们更具有生机和活力。但是,我坚持认为,民营企业在以赚钱为目的的行为中,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对其进行管制,所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记者:该怎样防范民营化带来的风险呢?
郎咸平: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民营化样板是美国模式,而这种模式被菲律宾引进后,效果完全是两样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制化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尚有国资委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管,谨防国有资产流失。但谁来监管民营企业呢?所以,国家必须建立严格的法律,才能防范民营化带来的风险。在中国,由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发展方针,民营企业发展需要得到相应鼓励,但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对其进行约束。
创新需要必要的环境
记者:一般认为,民营券商可以摆脱具有国资背景的券商在法人治理上存在的弊端,有利于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在证券行业的真正建立,你是否认同?
郎咸平:目前,所谓国有券商在法人治理方面普遍表现出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这是不足为奇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在美国也是很正常的,说得过一点,全世界的公司都是内部人控制,股东控制的很少。所以,在这一点上,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没有区别的。
记者:某家民营证券公司的董事长曾表示,"由于民营券商管理方式更加灵活,因此业务上的创新也比较多些。"对此,是否可以认为,民营证券在业务创新方面比国有证券公司有更大竞争实力?
郎咸平:我并不这样认为。无论是民营证券公司还是国有证券公司,其创新都需要必要的环境。当整个市场缺乏这些环境时,创新是没有基础的,即便有一些小打小闹,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卢晓平)
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