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精神病医院,有些人可能还会有这样的印象:像监狱,医生、护士都很凶,病房的门窗都是铁栅栏的……在第1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记者昨天到市精神卫生中心采访了一天,所见所闻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医疗场所,因为病号的特殊性,医院工作才有了特别的地方。在这里,记者体验到更多的爱心。
走进医院门诊大门,记者发现和普通医院没有什么不同,几位病人正在药房拿药,大厅内整洁而又安静。在该院二楼的特色病房,副院长王冠军用手中的钥匙打开病房的门,记者才感觉到这是间不普通的病房。王冠军介绍说,每个病房的门都是锁着的,医生和护士手中都有钥匙,而特色病房的特点是半开放式的,病人的家属可以申请来陪床。住特色病房的患者病情均较缓和。
在医生办公室内,记者见到了一名特殊的“病人医生”。这名姓辛的女士患精神分裂症二十多年了,目前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辛女士特别愿意和医护人员接触,医护人员也因势利导,让她帮着干一些像粘贴化验单、送化验单等力所能及的事。一天有大半天在医生办公室里忙碌,辛女士感到生活有滋有味。王立刚大夫告诉记者,这叫“工疗法”,这样可以防止患者社会功能萎缩,不让他们脱离社会。
中午吃饭时,病人们三三两两地排在领饭窗口,有的拿回病房吃,有的就坐在宽敞洁净的餐厅里吃,大家的情绪比较平和。医生们和气地与他们打招呼,见到记者这个陌生人,不少病号显出好奇,还有人热情地搭讪,说说自己的病情。饭后,病情得到控制的病人,在医生的带领下到了康复治疗中心,在那里下下棋,唱唱卡拉OK,有些人的棋艺还挺高。
王冠军说,人们对精神病院一直存有偏见,其实,精神病院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开放化、社会化了,病人的治疗、饮食结构十分科学,除了采取适当措施要病号配合治疗外,医生会让患者尽可能地过正常人的生活,还会根据病情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并组织参加一些文体活动等,保持他们和社会不要脱节,病愈后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和正常人一样地学习和工作。
记者从该中心了解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和竞争压力的增强,以及人们对此方面意识的增强,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它给社会造成的负担已排在疾病总负担的首位,且其患病率还在不断增加。精神障碍已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理解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