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专题 > 新闻人物 > 正文
美国摩根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全球经济衰退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青岛新闻网  2001-09-11 00:00:00 
 

美国摩根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全球经济衰退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全球经济的确进入了一个极为艰难的时期,这是全球化之后的第一次衰退,也是信息时代的第一次衰退,还是美国经济在经历泡沫经济高速增长后的第一次衰退。

   ●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今后几年,中国将一直会面临非常困难的外部环境。因此,必须保持一种非常开放的姿态,采取一些非常灵活的手段。

   ●在全球出现“需求休克”的情况下,外需可能已经不再是中国所能依赖的因素,中国可以用调整内需来弥补外需短缺的困难。

   在一篇题为《调整:中国与亚洲》的报告中,美国摩根士丹利添惠董事总经理、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 (StephenS.Roach是这样结尾的:“要从事一项全球性的工作,光花时间在纽约的写字台上是不可能的。我需要经常出国,因为在此过程中,我经常感受到双向交流的力量。”

   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之邀,斯蒂芬·罗奇这几天又一次离开了他在纽约的写字台,前来北京参加 “中国高层发展论坛”2001年年会。罗奇说,这是他3年来第12次来中国,在此之前,他还来过若干次。每一次,他都会发现中国的变化和进步。全球经济正在衰退记者:一年前,当华尔街还在为新经济沸腾,纽约股市蒸蒸日上时,你就预言了今天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发展放缓和纳斯达克股市下跌,你当时的分析是什么?

   斯蒂芬·罗奇:在我看来,美国与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个过渡期,从飞速发展过渡到一个非常疲软、缓慢的发展过程。对于美国经济,如果还没有进入严重衰退的话,应该说,它很快也会进入一个比较温和的衰弱,这将导致美国经济在今后几年呈现非常缓慢疲软的发展态势。

   全球化的特性使得“美国一打喷嚏,世界都跟着感冒”,因此,美国经济的衰弱迅速感染到处于IT产业供应链的亚洲国家,而且也影响到其北美的邻居―――  加拿大和墨西哥。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世界经济增长正在迅速放缓,并出现很大程度的下降。去年,世界经济GDP增长率达到5%,可以说,是17年来达到的最高水平,而今年的GDP预计增长2.7%,实际情况却有可能下降到2.5%以下。如果果真降到2.5%以下,世界经济将真正进入衰退,而不仅仅是美国。

   美国经济中的几个负面因素影响了这次全球经济的衰退。最早是在一年半以前,起始于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直到最近纳斯达克股市的崩溃。如果深入思考这一问题,还有一个哲学因素。美国股市连续五年的泡沫,在美国历史上,是80年来从未出现的。泡沫持续时间之长、之大,足以对实体经济造成深刻的影响。有三个事实可以证明:首先,美国人不再储蓄,出现了负储蓄率,是1933年来的首次;其次,由于过去几年对IT行业的过度投资和美妙的预期,美国公司大量购进IT股票,纳斯达克股市泡沫过度;第三,经常项目出现赤字,这是前两个问题的副产品,虽然人们不再储蓄,但还是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尽管美国政府财政出现盈余,但作为投资的担保,它仍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投资需求,从而造成了经常性项目的赤字。

   记者: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次全球经济下滑的动因是什么?

   斯蒂芬·罗奇:2000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1%,可是下半年,其GDP增长率却下降到了1.6%。从目前的经济表现看,50%的可能性是,美国经济到今年中段就会进入潜在的衰退。另外,在2000年第三季IT业的增长率是23%,而现在已迅速放缓,预计到今年第三季,IT行业的增长率是0%。过去的四五年,IT行业的增长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25%―35%,这取决于采用哪种计算方法,可以说,它是美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导地位的行业。然而,现在的IT行业却失去了发展的驱动力。因为以前在IT行业投资太多,并且IT行业的投资者也以为IT业可以毫无限制地发展,而现在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不能再这样做。

   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我看到了一个使经济放缓的负的加速力。美国经济经历了迅速的上涨,已经到了一个经济发展放缓的时期。即使还未进入真正的衰退期,人们也会感觉到衰退。同时,还有经济周期的力量在起作用。美国公司出现了收益衰退的现象,他们过去发展却非常快。在高速发展期,他们的赢利很高,制定成本结构时并不特别小心。现在当他们的收入减少,便开始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当然,这主要来源于美国‘给股东创造价值’的传统文化。各公司为保证自己的利润率,开始了许多降低成本的方法,包括资金减少,也包括试图减少劳动力。为减少资本性开支,公司开始削减经理层和白领职员,而在过去的四五年中,许多美国公司雇佣了太多的经理层和白领职员。另外,这种周期性力量,还有股市泡沫的破裂。同时,过去几年,美国住房业达到了四万亿美元的财富。人们购买住房时,并未意识到储蓄的必要性。结果,周期性的动因与结构的问题结合,再与各种加速力相融合,使风险表现为经济的放缓。相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会看到这种放缓的经济。对于经济是否出现了衰退,现在大家还在辩论,但我认为,今后几年的美国经济将呈现U形,而不是像日本经济那样呈现L形。

   记者:这次经济衰退是怎样在全球得以迅速传播的?

   斯蒂芬·罗奇:有三个机制把美国经济的衰退传播到了全球各地。

   首先,世界上不再有一个新的经济发动机可以替代美国,美国GDP的发展速度占世界GDP发展的30%左右,如果加上与之贸易相连的经济成分,这一数字将达到40%左右。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美国那样做到这一点,欧洲正在慢慢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先者,但其发展速度只相当于过去5年美国发展速度的一半。所有这些,都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因为现在的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只有2%―3%,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全球经济增长达到4%以上,因此,从外部发展环境角度看,中国将面临一个窟窿。

   第二个因素是供应链的全球化。随着IT行业发展周期进入低潮,日本和一些亚洲国家经济相应受到打击;如果制造业处于周期的低潮时,可能会使北美或其它某些地方的经济受到打击;如果贸易处在周期低潮,同贸易紧密相关的国家,包括一些欧洲国家和日本就会受到打击。

   第三个因素是日元疲软,美元走强,这会对中国经济造成进一步的压力。因为中国是除日本以外唯一一个固定汇率的亚洲国家。

   现在,世界三大央行都已做好准备,以应付世界经济的新情况。美联储已经做出一些反应。日本央行还没有做什么,可能也没有什么可做,也许他们会采取行动。欧洲的中央银行已经箭在弦上,只看何时发出。外部需求休克给中国带来挑战记者:那么,亚洲和中国的经济情况会如何?这次经济衰退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会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更糟吗?

   斯蒂芬·罗奇:这是我最近一个月来第二次访问亚洲国家。我的总体感觉是,除中国以外的绝大多数亚洲国家,对于“需求休克”都没有任何准备,它们的抵抗力远远弱于1997年和1998年。首先,中国经济非常依赖外部环境,因为中国的出口占GDP的23%,自1981年以来,中国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50%以上。但乐观的是,中国还有一些自主发展因素,如,外国直接投资依然强壮,而且在加入WTO后,中国的外贸及其它方面会加速发展,同时,在不包括日本的亚洲地区,中国与其它国家相比,因美国IT行业衰退所受的影响会稍微小一些。坏消息是世界贸易在总体下滑,并且下降的幅度很大,世界贸易增长可能会达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目前,中国非常依赖于美国的消费者,但美国消费者却因泡沫经济的破灭减少了消费。另外,中国受到的另一个外来压力,来源于日元持续疲软。可以说,中国面临的整个外部环境是非常困难的,比1997、1998年更困难。

   在我看来,中国采取了一种比较现实的方法,以应对面临的全球经济衰退。由于美国以至全球经济疲软,中国的出口可能会迅速下滑。但是,中国的出口结构非常多元化,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太可能会因美国经济放缓、“需求休克”遭受很大的打击。然而,我还是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出口量会大大减少,但不至于威胁到中国经济7%的增长目标。

   可以说,中国在最近的4年中连续经历了两次大的考验,第一次考验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成功渡过了危机,第二次正在经受的考验就是这次由美国引发的全球性 “需求休克”,我相信中国在面临同样困难的外部环境情况下,一定会与亚洲金融危机中一样,出色渡过难关。

   最近三年,我对中国经济一直持乐观态度,现在还是如此,但我还要提醒大家,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必须保持一种非常开放的姿态,采取一些非常灵活的手段,今后几年,中国将一直会面临非常困难的外部环境。

   记者:美国一直是中国出口最大的市场,若加上香港的转口贸易,中国对美出口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超过日本。因此,美国的“需求休克”必将对中国带来消极影响,从传统产业、IT产业来看,你能否分析一下中国的外贸出口将会受到哪些影响?中国今年8%的外贸出口目标能否实现?

   斯蒂芬·罗奇:在出口需求方面,我们需要把它分成IT行业和非IT行业。事实上,中国对美国出口的IT产品是亚洲最少的。去年,中国对美出口的IT产品占出口总量的23%,但这一数字与亚洲发达国家相比,只是别国的一半。然而,23%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无论是来自跨国公司还是中国公司,应该说,各国出口都呈放缓趋势,而且,还会继续放缓。

   另外,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多为大宗消费品,如纺织品、服装,可以说,美国的国内需求是减少了,但由于中国的大部分出口物品是日用消费品而不是奢侈品,因此,美国经济放缓对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的影响会小于对IT产品的影响。

   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的确会放缓,我已经看到,中国前几个月出口增长速度仅相当于2000年同期的一半,而且,这一速度还会继续放缓,估计不会达到8%的增长目标。

   但是,中国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用刺激内需抵消外部需求的短缺。所以,经济增长还会达到7%。也就是说,在全球出现“需求休克”的情况下,外需可能已经不再是中国所能依赖的因素,中国可以用调整内需来弥补外需短缺的困难。

   记者:那么,你认为刺激内需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斯蒂芬·罗奇:应该说我没有什么建议。因为中国政府对于刺激内需比我有更好的理解。通过转变宏观经济政策,中国政府成功制止了通货紧缩,扩大内需使经济走上了一条可以自我维持的道路。这方面,中国取得了一些进步。现在,整个世界经济比6个月或12个月以前更多地遭受了通货紧缩的困扰,而中国已经停止了通货紧缩,我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还将处于这条比较正确的轨道中。

   记者: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就积极财政的淡出谈了一些看法,当时你曾做过一个评论。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对中国为启动内需作了巨大贡献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斯蒂芬·罗奇: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项部长介绍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战略,慢慢停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当然,这要考虑外部环境。如果全球经济放缓不利于实施这一战略,他们将随时调整。因此,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这一战略,中国一定要清醒地理解面临的世界形势,占世界经济30%的日本、美国已经进入衰退或濒临衰退,在这种情况下,全球需求能力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比美国政府、中国政府以前预料的都要大。所以,结束前几年积极财政时还要考虑外部需求减弱的大环境,这也是中国

   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考虑的。关于中国的IT业和中国的股市记者:中国在美国那斯达克上市的股票近几个月表现非常令人失望。对中国的IT业发展你有何看法?

   斯蒂芬·罗奇:我对中国的IT业前景十分乐观。做市场分析时,我们需要首先区分市场情况与实体经济。一年前,全球股市中IT行业的股票因股价严重高估出现泡沫,现在,泡沫破裂又造成某些IT股票价格低于其本身价值,这就是证券市场股价高估后经历校正过程的痛苦。

   我想,5年后中国IT行业的前景会比世界任何国家IT行业的前景都要光明,原因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互联还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在世界其他国家,互联已不再重要。中国今后需要通过因特网或者电话,把IT应用连接到边远地区,这会驱动中国的IT业发展,并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的问题在于它所要做的已经超出了互联的范围,他们要做的是还未得到实体经济检验的东西,比如电子商务,而中国还未发展到这一步,所以,今后几年中国IT业会有实实在在的前景。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中国与其他国家要注意吸取美国那斯达克泡沫破裂的惨痛教训。在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1、大家现在都在谈论商业模型,商业模型的确很重要,但对IT业来说,必须是清楚界定的模型,而不仅仅是概念;2、由于IT行业进入门槛低,因此,许多小公司都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进入,这样,当能量出现过剩时,便带来相应的风险;3、切记要非常小心,因为投资者对新技术可能作出非理性的投机行为,而投机造成的股市泡沫却是非常危险的,IT业是好东西,但无论如何也应牢记过去一年在IT业和IT股票上发生的故事。

   记者:吴敬琏是中国一位很有声望的经济学家,他也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ICC)首席经济学家。吴先生认为,中国股市存在大量泡沫,如果听之任之,后果将很严重,对此,你有何见解?

   斯蒂芬·罗奇:我认识吴敬琏先生已经很多年了,他是个非常有思想的人。对于他对股市的担心和看法,我不会有任何质疑。我想,他对中国股市的了解比我多得多。

   我不知道中国股市是否有泡沫,我所知道的是,我跟踪全球股市泡沫情况的分析,东京在12年前,纽约在一年前,都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结论很简单,只要有泡沫,就是非常危险的。一定要尽一切努力、不惜一切代价地去防止泡沫破裂,因为泡沫破裂危险至极。我非常尊重吴敬琏先生,我想,还是由他做中国股市的诊断更合适。

   记者:我们知道,经济预测是件极富挑战色彩的工作。不管未来经济是呈现“U字形”还是“V字形”,宏观经济的增长路径毕竟脱离不了经济的微观基础。请问,你对中国的企业微观问题有何认识?有人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效益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债转股,债转股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下降现金流量提高,你能不能预测一下中国国有企业的未来?

   斯蒂芬·罗奇:对这个问题,我没有能力给出一个非常完整的答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我可以解释这样一点,经济要健康、有力,企业微观层面的良好表现对宏观经济的健康的确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无论对于美国还是对于中国,无疑都是适用的。然而,你提到的“U字形”、“V字形”经济走势不光是这一点就能够解决,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其他力量比这一因素的作用大得多,来决定经济的宏观走势。

   中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的确有所改善,有些人可能对其盈利情况提出一些质疑。但是,从我们看到的广泛的材料看,中国的国有企业整体的运营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了。中国现在搞股份制,而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也非常开放地向外界谈论和描述在股份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面临的挑战。中国愿意举办一些论坛,像这次我来北京参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论坛”,我想,这说明,中国非常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这也是中国的强项,并不是说世界的其他国家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本报特约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单羽青专稿)

   斯蒂芬·罗奇(StephenS.Roach)背景资料:斯蒂芬·罗奇是摩根士丹利添惠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兼全球首席经济师。他出版的论著题目广泛,最近的论著重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对生产力趋势宏观影响的评估、信息技术、通货膨胀和服务行业改组。他的评述在金融报刊中得到广泛引用,著述常见于学术期刊、书籍、国会证词以及《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金融时报》的专栏版面上。他不久以前担任过国家科学院某委员会的成员,协助该委员会完成了一项关于信息技术如何影响美国服务业业绩的研究。

   罗奇先生于1982年加入摩根士丹利公司,在此之前曾担任过 MorganGuaranty信托公司的副总裁并在华盛顿联邦储备局研究部门工作过六年,负责拟定联邦储备局对美国经济的官方预测。他也曾在位于华盛顿市的布鲁金斯研究所担任过研究员。

   在1999年,美国金融分析系统First Call将罗奇先生选为该年世界上拥有最多读者的分析师。

   罗奇先生获有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以及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青岛日报 2001年4月7日)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下一篇:

听高文细说IT
 ■ 站内检索

 ■ 精彩链接
青岛,扬帆2008
新视角看青岛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867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