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昨日从全市软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亿多元,主营或兼营软件的公司达到200多家,从业人员近5000人。其中“园区经济”成为助推我市软件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市南软件园、软件科技园两大软件园发展迅速,齐头并进,成为全市软件产业的“龙头”。
落户高新区的软件科技工业园成立于1998年,是我省建立的第二家软件园,一期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目前已吸引包括东大阿尔派山东公司、青大海威软件、浪潮集团等一批软件企业入驻,建立研发基地。去年该园区内软件企业实现产值2亿多元,一批产品开始显露良好的产业化趋势。市南软件园虽然开园较晚,但入驻情况十分火爆,在短短的两个多月内入驻企业达38家,目前已经“满员”。其中不乏用友、金蝶、高校电脑、北京泰利特等知名企业,还有北京方正澳德、山东鲁能积成和哈工大等一批外地知名软件公司达成入驻及合作意向。
经过几年的研发积累,从两大软件园中“诞生”的软件产品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如东大阿尔派机电一体化产品、海信软件的“8341”网络防火墙、海尔集团和海大联合开发的企业电子商务软件、青岛大学的网络应用软件及数据仓库、中天科技的金融管理系统软件、高校软控的轮胎制造业网络控制管理系统等,均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部分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软件科技园已正式在崂山区定址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园区内将建设先进的软件开发平台、通讯基础设施、高速计算机网络,将成为该软件园的核心区域。市南软件园二期建设面积达2万平方米,年内即将开业,三期工程也于近期正式开工。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两大软件园的飞速发展,为我市争取国家级软件园的认定创造了条件。近期我市将制定并出台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从资金、土地使用、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扶持力度,同时探讨设立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对我市软件园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尽快争取国家级软件园的认定。
预计到2003年,两大软件园将拥有国内外各类软件企业250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软件出口达到一定规模,培育出一批产值过亿元、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公司,“园区经济”对我市软件产业的拉动将进一步得到体现。(本报记者张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