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六月份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68.5亿元,同比增14.9%●消费者信心指数攀升表明对经济走向满怀信心●假日经济以及零售业经营水平提升对消费产生积极影响●预计下半年消费市场既有机遇又面临考验
2月份花5180元买了29英寸彩电;3月份花2460元购置了冰箱;4月份花2080元添置了迷你音响。
这是家住大连路22号的海尔集团员工张龚女士今年上半年从商场“搬回”的大件商品清单。
今年上半年,我市究竟有多少像张女士和她同事那样大把花钱的消费者?恐怕无人能提供最准确的数字。但有一点勿庸置疑,即“痛快花钱”的人数肯定大大超过前些年的水平。据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1至6月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68.5亿元,同比增长14.9%,增幅创出近8年来的新高,并且在全省17个地市及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
上半年我市消费市场何以如此火爆?
下半年我市消费市场走向呈何态势?
广大居民踊跃消费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居民对宏观经济走向和未来收入预期明显看好,成为上半年消费市场火爆的主要因素。
眼下对多数居民而言,最能影响他们即期消费热情的,仍是他们的收入预期。如有关专家所说,只有改革的进程符合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提高他们的收入预期,减少他们的支出预期,才有可能刺激消费,带动市场的繁荣。
今年一季度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攀升态势,3月份回升至97点,达到1999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其中,反映消费意愿的消费满意指数也回升至95.1点,而反映消费者对家庭经济状况及总体经济走向预期的消费者预期指数则攀升至98.4点。
有关专家解释,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综合反映了广大居民对当前经济走向满怀信心,而指数回升则首先归因于消费者即期收入的增长以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另一个因素是政策因素,包括政府制定的“十五”纲要,提升低收入阶层收入,强化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的举措。
或许,有人不同意这种“解释”,理由是今年上半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高。
的确,从数字看,上半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为5.1%,与去年同期增幅相比有所回落。然而,这并没有制约众多居民的即期消费欲望。来自人行青岛中心支行的统计,1至6月份全市个人消费信贷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0%以上,5月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已达到92.47亿元。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欣然加入“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行列中?6月下旬在建行贷款20多万元购房的税务机关干部郭先生说,我们夫妇上半年收入没有增长多少,但看看3月25日公布的我市“十五”纲要里有关我市未来5年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目标,我们心里便有了底。
“元旦”、“春节”、“五一”所带来的3个“黄金周”,成为拉动居民消费能量释放的契机,“假日经济”对市场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假日消费成为市场旺销的重要条件。
世纪之交的元旦很有特色。在扩大内需意图的引导下,居民尽情消费,商家大把收钱,皆大欢喜。1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达17.52%,各媒体纷纷以“开门红”、“销售红火”、商家赚了个“盘满钵满”等标题,反映市场面貌。
接踵而来的“春节”、“五一”,各大商场的收银机仍然“吱吱”响个不停。2月份和5月份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分别达到16.22%和15%。据对我市十家大型商场的销售统计,“五一”期间商品销售额纷纷直线上升,比平时七天销售额增长33%以上,创去年以来的四个“黄金周”之最,十大商场共实现销售额1.03亿元,同比增长19.2%,与去年“十一”和今年春节的“黄金周”相比分别增长9.7%和6.8%。
与此相比,非节假日消费则表现平淡。如,3月份和4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了12.67%和12.51%。
火热的购物消费,让每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假日经济”的势头和力量,致使有的商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近年来收入预算约束增大对消费市场的不利影响也许并非如理论推测得那样严重。
零售行业经营发展步伐加快和经营总体水平的提升,对开拓市场、满足居民消费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着我市流通业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及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在我市零售行业已经迅速渗透。上半年我市流通业的经营业态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仍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其中发展大型超市为主要业态的扩张最为突出。目前,仅利群、东方、百盛、国货等商场在各市、区开设的分店达9处。
尽管不断开业的商厦在理论上仅是对市场购买力的再分配,但实际情况则是对潜在购买力,尤其是对可实现可不实现的购买力,有着显著的激活作用。市内各大商场纷纷到各市、区抢滩设点,扩大了当地消费及周边大批农民进城消费。数字显示,上半年我市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8.3亿元,同比增长13.41%。
与此同时,市内流通业在对外开放的带动下,已经改变了以前“千店一面”的格局,呈现了大型零售商厦、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会员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多种业态“百舸竞流”的局面,为满足居民消费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下半年我市消费市场发展既有机遇也面临考验。有关人士预计我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以上。
年初,有人指出,今年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增长,关键看消费的“态势”。
据统计,“九五”期间,我市消费需求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3%,拉动GDP增长5.8个百分点,而投资需求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9%和33.8%,分别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
另据统计,去年我市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7%,拉动GDP增长7.2个百分点,而投资需求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和18.3%。
由此看来,广大居民下半年能否持续扩大消费,不仅关乎自己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与经济运行也关系密切。
上半年我市消费市场所出现新一轮高潮,已经摆脱了近年来春节之后连续数月消费市场下滑的困境,有关专家认为,这不仅为下半年消费市场保持较高的增幅提供了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为我宏观经济运行提供了新的支撑点。
毫无疑问,在期待百姓打开“钱袋子”的同时,政府还应该做许多工作。
由于今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需求不足,因此进一步启动消费市场,使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将是下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要进一步制定多方配套政策,鼓励消费。启动市场,鼓励消费,需要政策体制配套。其次,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大众购买能力。第三,促进农村消费。目前制造业中出现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的产品,而在农村尚未饱和。农村的水、电、路和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问题解决速度快一些,农村地区将会自发的掀起厨房革命、厕所革命和与生活质量有关的建设高潮。本报记者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