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岛日报>>二版
善待“挫折”
2001年05月30日 01:41:38
据报载,今年“五一”长假结束后,贵州平坝一名7岁的儿童,因父母取消到海南游玩度假的计划而“非常伤心”,便从6楼阳台上跳下,经抢救无效,过早地结束了年幼的生命。看到这一不幸的消息,深感万分惋惜。

  从这件事联想到另外一些事情:有些学生因高考“落榜”而出现“意外”,有些青年男女因“失恋”而“精神失常”,有些人因家庭失和而自寻“短见”,有些人因作生意亏本而……这些都说明,如何认识和对待“挫折”,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人生世上,不顺心的事十有七八。“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只是一种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美好愿望”。从某种意义上说,遭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这既是由个人的因素、更是由社会其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挫折”实际上是对某种“结果”的一种心理感受。人们对某项事情的“期望目标”与以后出现的客观现实之间的“差异”,是造成“挫折”感产生的主要原因。“差异”越大,感受“挫折”的程度便会越大。

  从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期望目标”分析,往往是一种趋高、趋好态势,而现实生活是不可能事事如愿的。这就需要人们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在制定某项事情的“期望目标”时,既要做但求“天遂人愿”的打算,并为此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也要做可能“事与愿违”的心理准备。当不利的结果出现的时候,不会因预料不到而大失所望,甚至受到大的精神刺激。比如,“高考中榜”几乎是所有参加高考的家长和考生的共同愿望,可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是,“高考中榜”是有一定比例的,不可能每个考生都能“金榜题名”。因此,家长和考生就要做好可能“中榜”、也可能“落榜”两种思想准备。一旦“名落孙山”,不致使考生心理压力太大而不能正确对待,家长、亲友也可以接受。处理类似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

  遭受挫折是“痛苦”的,但同时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只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才能更深刻地体验到寻找成功道路的艰辛和取得成功后的喜悦。经受挫折,不仅可以使自己从实践中增长知识、明辨是非、识别利害,也可以使他人受到启示、避免失误,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下一篇:

“零首付”为何遭封杀?
 

网站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主编信箱

青岛日报社/青岛新闻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532-2865859转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