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岛日报>>二版
让指挥部“下课”如何?
2001年05月24日 03:05:48
很多人都熟悉“指挥部”这个词。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有时不经意间抬头一看,就会有三三两两“某某工程指挥部”的牌子跳进眼帘。这些带有计划经济时代鲜明“韵味”的“招牌”、藏在这些招牌背后富有浓厚“政府色彩”的机构,已几乎成为一道风景。

  但耗资10亿元之巨的308国道改造工程,却给了这道风景一个“褪色”的信号——同样是政府实施的重点项目,却破天荒的没了“指挥部”这样的机构,青岛市公路管理局作为项目法人,成了这项工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与此相似的还有东西快速路工程,据说此项工程将成立一个项目公司,负责整个工程的经营运作,在“指挥部”的老风景之外,没有“指挥部”的工程项目,便成了一道更悦目的新风景。

  恐怕很少有人考察过“指挥部”的由来,战争年代有没有过也未见考证,但在建国以后兴盛起来,当无疑义。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只要有工程就会有“指挥部”,只要干点事,必然要想到组建个临时机构,也必然要安排几个总指挥、副总指挥(大多数兼任),如果哪个工程不设立“指挥部”,恐怕会被视作“异类”,恐怕会被看作对工作不重视,因此也习惯了“指挥部”这种模式。如果不去组建这么一个机构,恐怕连“活”也不会干了,或者说想干也干不了。

  所有的“指挥部”都是临时机构,都是从与工程有关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或者由哪个部门单独派生,这些“指挥部”从大了说直接对市政府负责,从小了说直接对某一个部门负责,但还是一种“政府机构”。设立此类指挥机构,无非是一条:便于指挥方方面面、便于协调各政府职能部门,用不着挨着门去“磕头”,只要指挥部“大章”一盖,方方面面都要听从号令,因而工程也好、项目也好,便会一路绿灯。

  凭良心讲,在特定时代,“指挥部”在保证工程项目的实施方面还是起了相当作用的。但这种“指挥部”的特点是与政府千丝万缕,而与市场“差之千里”,即一方面具有浓厚的政府色彩,另一方面却与市场机制风马牛不相及。之所以这样说,正是源于“指挥部”的政府色彩。其一,只要是“指挥部”指挥下的工程项目,大多花的是“财政钱”;其二,因为“指挥部”并非经营机构、不是企业法人,因此也无法去实施项目的资本经营;其三,因为是临时机构,干完了活就撤销,无需为项目承担什么责任。想想看,308国道改造工程,原本就在公路管理局的范围,原本就是它的职能,如果不发挥这个职能,而再去成立个什么“指挥部”,不仅加大了管理成本、而且增加了中间环节,有什么益处可言?

  当然,在当前的现状下,也并非所有的“指挥部”都没了存在的价值,有些综合性的“指挥部”还要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但要真正实现从“花钱干项目”,到“生钱干项目”的转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再有新的工程,也不妨借鉴一下308国道改造工程的做法:让指挥部“下课”算了。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明察暗访集中分散灵活机动就近就便 市民文明巡访团常年在行动
 

网站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主编信箱

青岛日报社/青岛新闻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532-2865859转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