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作用可以用“不可或缺”来形容。但是目前青岛乃至全国的风险投资都还处在一个稚嫩的起步阶段,许多身处其中的操作者都经常发出找不着北的无奈叹喟。在这次科技活动周期间,记者特意采访了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金融系博士后张陆洋,这位被业内人士称为国内最出色的风险投资的研究者认为,凭借他多年来对风险投资发展状况的观察,目前国内风险投资有四大误区。
第一大误区是风险投资是政府行为还是民间行为。张陆洋认为,国外的经验,风险投资完全是纯民间的行为,但国内不同,它的起始阶段必须要由政府引导,但我们现在许多地方走到了事情的反面,全部由政府拿钱出来,这很可怕,因为这种找不到明确责任人的资金的使用,必然加大了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而实际上政府是最不能承受风险的。
他认为,政府在风险投资中扮演的角色应当是引导,通过政府的示范效应最大限度地吸引民间投资,让整个资金规模迅速扩大,同时也把它引导向一个纯市场的行为。这个时候,有人说国有资本应该“撤出”了,张不同意,他认为,不应“撤出”而是“淡出”。
第二大误区是风险投资是搞投资基金还是投资公司。张认为,国内风险投资在起步是可谓毫无准备,这方面的人才几乎为零。因此起步的时候几乎全部是投资公司的形式。但这种形式使得所有权和经营权不能够分离,让本就充满了风险的风险投资行为风险更大。国外到后来建立了风险投资基金,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基金的投资人只是追求个人利润的最大化,而基金的管理者则由专业人员担任。
第三大误区是对投资项目的评估是看技术含量还是看创业者素质。张认为,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技术说到底还是由人来掌握,人是第一位的。另外,风险投资是用钱去催生一个公司,这个时候,一项技术有没有一个很好的创业团队来支撑、来保证它最终的产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比技术本身要重要得多。
第四大误区是风险投资和传统投资没有什么不同。张介绍,目前经常听到许多“风险投资无风险运行”之类的怪话,他认为,这种对风险投资运行中的高风险视而不见,人为地、主观地弱化风险意识很可怕。因为就是美国这样的国家,风险投资的成功率都不足20%,这是风险投资必须面对的现实。
他认为,风险投资实际上是创业投资,它和传统投资有着本质的不同,放弃金融的术语,用最简单的话说,它们之间是承接关系,就是说风险投资成功地完成了对一个公司创业阶段的投入后,功成身退之后接着上场的就是传统投资。(本报记者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