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1.gif (2897 bytes)title2.gif (2626 bytes)title3.gif (3533 bytes)
首页>>青岛日报>>二版
 
开发区城建:灵活经营城市多种形式融资 由建管型转向经营型
[04月25日 01:45]

俞方平刘振生

本报讯青岛开发区改变由财政单一投资搞城建的模式,鼓励多种形式融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使城市建设加速由“建管型”向“经营型”转变,探索了一条城市建设的新路子。

  青岛开发区建区16年来,全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已达150亿元以上,其中区属基础设施投资50多亿元。近年来,开发区采取由专业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原由政府投资兴建的部分市政建设项目如热源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等进行包装,以出让、出售冠名权等形式,将这些设施“变现”,再用于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别人的钱办了自己的事,用明天的钱圆了今天的梦。

  以此为突破口,市政设施建设又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先后利用20亿日元贷款,建成高家台净水厂,利用6亿日元贷款建成泥布湾污水处理厂,利用BOT方式境外融资1440万美元建设了舍埠林垃圾处理厂和镰湾河水质净化厂。就连公交站棚的建设都融进了外资,如斯达克瑞公司投资20万美元在城区主干道建设高档公交站棚,彻底改变了以往政府投资建设的单一模式。燃气建设多元投资的势头更猛,英荷壳牌投资1200万美元建设的液化气储存设施,极大地满足了开发区及周边地区的液化气需求。

  开发区还吸引新天、新奥等个体私营业主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管道燃气工程,供气能力已达到3.5万户,全区液化气普及率达到100%,建成区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36%。公交行业早在1998年便彻底“断奶”,募集社会资金300多万元成立了公交巴士,当年实现盈利。同时,瞄准市场需求和市民需求,以良性资产为后盾,积极向银行举债,累计借款600多万元,3年增新车60余辆,线路发展到20条。如果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至少需要15年。

  环境卫生行业在“经营城市”方面也大有收益,青岛开发区拿出公厕、道路和绿地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每年节约城市维护费15%左右,而养护效果却明显改善,使青岛开发区环境卫生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道路建设引进社会资金也在青岛开发区得到大胆尝试,青岛港务局西港公司投资200万元建设前湾港路并取得该路的冠名权,青岛瑞源工程有限公司垫资3000万元参与出口加工区土地回填,政府以回填地抵顶工程款,企业再参与土地开发,形成政府———企业共同受益的经营城市新模式。黄岛老城区多元融资利用丹麦政府贷款490万美元,建设了黄岛集中供热工程,两年达到供热能力30万平方米,群众呼吁了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

  资本化运营城市的路子越来越宽,胆子也越来越大。利用奥地利贷款490万美元建设棘洪滩引水工程的合同日前签定,与英国安格利安水务公司就自来水厂经营权转让的协议已初步达成。

  据统计,近几年,青岛开发区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基础设施发展资金达6亿多元,合同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3亿元。(俞方平刘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