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1.gif (2897 bytes)title2.gif (2626 bytes)title3.gif (3533 bytes)
首页>>青岛日报>>五版
 
刘咸夏辞职为扶贫
[3月28日 2:29]

本报记者王萍

本报讯春天来了,贵州省安顺地区平坝县天龙中学的周围,开满了黄灿灿的油菜花。这是28岁的刘咸夏在贵州度过的第二个春天。1999年8月,刘咸夏参加我市青年志愿者赴黔扶贫接力行动,来到贵州担任英语教师;一年期满之后,他被这项艰苦而崇高的事业深深吸引,回青辞职后,毅然重返贵州,再次参加扶贫接力行动。

  天龙中学是刘咸夏二度赴黔所供职的地方,也是天龙镇唯一的中学,位于三面环山的一个平坝上,距离县城12公里。来自散布四周大山中12个村落的500余名各族学生,以及包括3位扶贫志愿者在内的36名教师,共同生活在这里。这个学校就像西部地区的所有中学一样,英语教师奇缺。刘咸夏在这里担任初三(2)班的英语和劳技课的教师。

  每天早上,刘咸夏这个从山东沂蒙老区走出来的大学生,匆匆忙忙地吃两个白煮鸡蛋,再嚼一小把生花生米,然后就开始了一天的教课,刘咸夏告诉我们,当地的初中生与青岛的相比,身材矮小、性格内向,知识面较窄,他们绝大部分从未出过平坝县,甚至连县城也未去过。但他们非常纯朴,很重感情,对知识的渴求和钻研一点也不比青岛的孩子差。

  班上的许多孩子成了刘咸夏的“好朋友”。刘老师经常利用节假日到孩子们家里走访看望,他们家庭的情况,刘咸夏“了如指掌”;孩子们的家长也与青岛来的刘老师熟悉起来,把他当作贵客和亲人一样对待。其中杨敏家特别贫困,母亲早逝,父亲四处游荡,刘咸夏十分同情杨敏姐弟,他一直尽力资助他们、鼓励他们。春节期间回到青岛,刘咸夏跟第一批赴黔的志愿者刘涛、尹之双一说,他们也踊跃加入资助杨敏姐弟的行列。

  通过刘老师这面镜子,孩子们对青岛充满好感,对大海充满向往,他们说将会一辈子铭记青岛来的刘老师和其他志愿者对他们的帮助、教育。(本报记者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