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项目“经纪人”最近在谈到招商引资这一问题时说,据他的观察,国际资本正在加速流向中国,这个趋势是从去年春节开始的,从乘飞机进出中国和出入高档次宾馆的外国投资商就可以看出。他还说,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较少关注传统产业,这些资本更多瞄准的是中国的高科技人才和他们脑袋里的东西,而且寻求在中国就地转化的途径……
有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就像股市上的股民一样,处在一线的资本弄潮儿,他们的嗅觉是最敏感的。
国际资本在涌动!尽管这种趋利的涌动久已有之,但它的流动方向却是经常变化的。所以,早就有人预言,国际资本不可能总是主要地流向美国,它迟早要回流欧洲和分流向其他更有盈利潜力的地方。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美国总是千方百计插手欧洲事务,让欧洲出点麻烦,让欧元贬值,比如小题大作的科索沃,比如对欧洲防务自主权的干预,又比如,面对近期国内经济的放缓和欧元的沉稳上升,美国忙不迭地突然再次降息……
国际资本到底有多少?一项统计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各种金融资产总额至少三十多万亿美元;目前国际资本日交易量超过两万亿美元,货物交易量只占其2%。有一个说法,全世界多达八成的贸易额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亚洲在余下的二成贸易额里,比例也不过占到二成左右。巨大的差距,当然,也是巨大的潜力。所以生性避险逐利的国际资本纷纷预测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大市场,并跃跃欲试,抢滩中国。
与资本的活跃同步,新世纪伊始,几位国内顶尖的自然科学前沿学科的科学家,便带着他们脑子里的成果,来我市寻求发展的资金、场地和环境。一位年逾花甲的老院士说,过去,我们这些人,大多只在实验室里搞科研,成果就是写论文,其他一概不管。现在,这世界变了,我们的脑子也在发生变化,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经济效益。如果无力占领专利制高点,而总是让外国人抢先,我们总是用外国人的专利,那就麻烦了;还有风险投资,没有这一条,那也很糟糕……
据了解,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在内的科学家,纷纷在寻求科研成果转化的路径,这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我们绝对不要对这种规律性的动向若明若暗,更不能漠然视之。“资本”与“知本”,都在寻找市场,而且它们的关系日益亲近,常常是联手寻找“栖身”之地。环顾国内各地,这种对人才和资本的吸引或曰竞争,可以说已呈“白热化”状态。
人们常常说要抓住机遇。什么是机遇?机遇在哪里?
机遇就在我们面前。科技的进步和资本的流动,对我们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更有着发展高新技术和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进而后来居上的机会。
问题是我们有无这个准备,有无这个环境。
有关专家在总结旧金山湾区(硅谷)经济发展的经验时发现,美国经济也不平衡,有不少地方,基础并不差,但没有发展成为像旧金山湾区这样的经济区域,在区域经济的竞争中落伍,原因就是创业环境。考察发现,旧金山的私人创业基金机构就有300多家,这些创业基金会四处活动,经常会主动找上门,问一些有名的教授,有没有新的想法,我们出钱,包你赚大钱。专家认为,旧金山湾区这一创业环境非常重要,它是创办风险企业的必要条件。10个投资项目,4个可以维持,一个赚大钱,这个赚钱的项目可以带动另外亏损的,总的算下来,比普通的企业要赚钱。美国新经济的象征如微软、英特尔等,都是得益于旧金山的环境,从中小型的企业发展而来的。
可以说,在诸多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体制。
可喜的是,一种虽说不上是纯民间性质的,但至少是一种多元投资结构的这类创业机构,已在我们这里开始出现,并显示了“无孔不入”的旺盛活力。他们较少政府色彩,机制灵活,是“知本”和“资本”结合的中介和优良催化剂。应当注意这类机构的出现,尤其应当鼓励纯民间性质的这类机构登上创业的舞台,而不是对他们心存疑虑,更不应对他们“管、卡、压”。
当然,还有其他的环境因素,比如,适应高技术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多样的融资形式;比如,能够为创业企业提供高层管理人员的人才市场;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和信用体系保护的良好的法治环境……还有,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当投资者和创业者在遇到挫折或者不管什么理由需要退出之时,能够安全退出。
甚至安全和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很难想象,只有实验室和生产企业,没有吸引力的消费、休闲和娱乐,这样一个一览无余的透明的“清水池”,能够引来和留住“大鱼”,能够“藏龙卧虎”。
这是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企业、政府和社会,都面对着这种挑战。
在区域经济的竞争中,我们必须要比别人想得周到,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能具有吸引力,谁就能够成功,甚至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