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1.gif (4197 bytes)ico2.gif (2549 bytes)

2001年1月7日 星期

ico3.gif (615 bytes) gym1.gif (155 bytes) |首页
| 即时 | 要闻 | 本市 | 百姓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文娱 | 情感 | 社会 | 图片 |
首页>>新闻网>>体育新闻
 
●牛耕海埂“作别”篇
海埂小记
(1/7 12:32)

本报昆明今晨专电

随着记者本次采访的结束,“牛耕海埂”栏目也将同诸位看官说再见了。在短短的两周时间里,记者有意让她成为读者走近海牛的窗口,最后一期里,记者更想把海埂介绍给大家,通过文字来看看海牛队“耕耘”的地方。就像是吃饭,最后一道菜都是水果一样,但愿能让您有不同的滋味。

  海埂在整个昆明的西南方,训练基地就在有名的滇池边上。只是由于人为的因素,滇池不断被各种建筑物抢去了地盘,如今无论从面积还是面貌上都无法与以前相较了。海埂基地的西面是美丽的西山,当地人把这座山叫做睡美人,每当月上树梢,远远望去就像一美女仰卧在滇池边,双手轻掬滇池水对着月光在沐浴。

  基地内远没有外面的世界精彩,除了大小不一的训练场地,就是漫天飞舞的标语。“向女足学习”等等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就让人有些受不了。海牛队住在运动员宿舍区2#,整天窗口都飘扬着晾晒的衣服,像一面面小旗掩映着这里的荒凉。

  可以说海埂记录了中国足球,几乎每一个重要的事件它都是见证人。有记者戏称,海埂每一棵大树下都有一串故事。然而故事里的事却不一定美妙,有职业化之初的半夜翻墙,也有某某人在大话“西游”……故事构建了海埂的另一种文化———足球文化。只不过这种文化带给我们的,大多是枯涩的思索和对足球前途的迷茫。

  这里最动人的风景就是队员们在训

  练场上挥汗如雨,因为只有此刻你才能感受到“耕耘”的美感。人类最初的美学就是从劳作中产生的,记者坚信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到海埂采访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两相比较,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训练场上勤奋的身影。有劳作才有收获。

  是为小记,祝愿继续在此耕耘的海牛队兵强马壮,新赛季赛出佳绩。也祝愿为中国足球付出很多的海埂以后还有机会继续见证中国足球,而不是从此尘封,仅仅沦为回忆。(本报昆明今晨专电)

 

 

  

下一篇:

国脚违纪要受严惩

 

[关闭窗口]

 

 

相关连接

青岛日报社/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TEL:(0532)2865859       Email:webmaster@qingda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