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三角 生命三角 道格的故事,要從1985年說起。 根據道格自己的陳述,那年9月,墨西哥城(墨西哥首都)發生一場大地震,身為“爆破專家”的他立馬買了張機票趕到那里,指導救援者的搜救行動———重點關注大型物體周邊的三角空間。隨後,道格召集幾個志願者成立民間組織“美國國際救援隊”;再後來,會員發展到4萬之眾,義務奔赴世界各地的災難現場協助救援。 也就在那一年,道格形成了“生命三角”理論———當建築物倒塌時,屋頂會落在物體或家具上,使得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三角空間;物體越大,越堅固,被擠壓的余地就越小,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于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 道格和他的團隊在世界各地展開培訓,宣傳這一方法。 道格還用一個實驗來證明其正確性。1996年,他帶領小組在土耳其拍攝紀錄片,將20具人體模型分置于桌子底下和旁邊,接著弄塌樓房;現場清理報告指出,桌底10具模型全部受重創,旁邊的10具則全部生還。他的結論是︰傳統的“伏地、遮蔽、抓穩”方式會導致98%的死亡率,應予以拋棄;新理論能得到90%的存活率。 “生命三角”進入中國的具體時間已難考證,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借助人們的震驚和悲傷,網絡開始瘋傳道格及其理論,“生命三角”開始深入人心。最近江蘇揚州媒體還出現一條新聞,揚州市地震局震防處處長胡如 明確表示,地震時躲在床或桌子的側面更為明智,“剛好有個支撐斜面,可以形成一個三角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