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網上媒體 青島招商> 特別推薦 > 正文

如此窮追猛打,汽車企業在浙江還敢召回嗎?

1
海奧網 2010-04-07 10:05:38  現有新聞評論     新聞報料

最近的豐田實在是被召回弄得太灰頭土臉。豐田全球召回影響帶來的陰霾還未消散,又遭浙江工商局和浙江消保委“索命”。先是浙江省工商局長拋出的豐田對中國消費者“同聲不同步”、“同病不同治”、“同損不同賠”、“同命不同權”的“不同”理論,要求豐田赴浙江接受質詢;後又傳出豐田已經與浙江工商局達成協議,將對浙江消費者實行賠償,一時輿論沸騰,都認為中國消費者這次是終于揚眉吐氣了。戲劇性的是,4月2日,一篇《豐田出爾反爾否認經濟補償?浙江工商將繼續約談豐田》文章又揭開浙江工商局挑戰豐田的第二擊,消費者被弄得雲里霧里,媒體記者們又開始一陣嘩然……

從宣布召回開始,豐田就一直被各種輿論口誅筆伐,實可謂召回猛于虎。然而,作為汽車社會文明與成熟度的一種標志,召回是企業對消費者負責任的表現,是保障消費者利益的有效手段。在一個相對成熟的汽車社會環境中,召回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件常態化的事情。汽車召回在很多國家比比皆是,美國的每年召回台數高出當年銷售台數1~2倍的情況更是時有出現。

如今,在我國,汽車廠商的召回活動也越來越頻繁。根據中國汽車召回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從2010年1月至今,中國汽車行業已經發生了10數起召回活動,豐田召回RAV4僅是其中一起,標致、通用、克萊斯勒、鈴木、本田,以及國產品牌東南汽車,都進行了召回活動。筆者認為這是我國汽車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汽車企業對缺陷產品進行主動召回的態度值得稱贊和鼓勵。同時也反映出國家監管部門在汽車行業產品質量監督方面起到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然而,並不是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成熟的汽車社會時代。3月14日,工信部發布《關于加強汽車產品質量建設促進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實施5年來,我國共召回車輛321萬余輛,國家質檢總局已先後受理212次主動召回。而這些實施主動召回的品牌往往是消費者投訴較少的品牌,那些投訴多的品牌卻甚少召回,這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最為嚴峻的現實。召回是解決產品缺陷問題、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手段,如果看不到這一點,而是一味的對召回企業進行窮追猛打,那才是真正的悲劇。

城門失火,難免殃及池魚。浙江工商局此番對豐田的挑戰,雖是以維護消費者權益為初衷,但是也大大提高了召回的門檻︰企業不僅要首開先河進行經濟賠償,還需接受難以估量的道德譴責所帶來的對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心的影響。如果每一個實施召回的企業都要接受如此嚴酷的媒體大批判,試問還有哪一家汽車企業敢輕易說召回?我們的民族工業還有生存空間嗎?它們是不是早就該關門了?

更何況,浙江工商局此次所舉起的“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大旗,看似言之鑿鑿,卻有師出無名之嫌。汽車作為消費品,適用“召回”規定和適用“消法”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武高漢曾經明確指出︰召回制度有一個重要前提是“無過錯”原則,就是說︰經營者在生產、銷售產品時,無法判斷產品是否會出現危害消費者人身安全的問題,即經營者時在完全無過錯的前提下犯的錯誤,這種情況才適用于召回。相反,如果經營者事先已經知道此行為將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或者應當知道的前提下卻不知道生產車輛出現了批量的安全問題,這種情況是“過失過錯”,是不適用于“召回”規定的,應當按照《質量法》的有關規定履行質量責任,為消費者修理或退換,並賠償相應損失。因此,兩種情況有著本質區別。

我國的召回制度才剛剛起步,為召回營造一個健康的輿論環境,是政府、媒體乃至公眾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當召回成為一種正常的企業活動,消費者才能享受到真正的權益。如果汽車企業因懼怕輿論的壓力,而不對缺陷產品實施召回,那才是真正的有損消費者的權益。在此,筆者也奉勸各位看官一句,切勿隨波逐流,在抨擊召回企業之前,還是冷靜再冷靜一些。

手機看新聞 | 查看所有評論 網友評論
1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用戶注冊
相關鏈接

上一篇︰洗衣機市場“洗牌”加速 美的滾筒率先打響“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