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在兩會現場接受青島新聞網記者專訪
【青島新聞網 獨家】 青島新聞網3月13日訊 “海爾的發展歷史表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海爾的今天;如果沒有轉型,沒有轉變發展方式,就沒有海爾的未來!”11日,在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在兩會現場接受青島新聞網記者專訪,她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海爾也一直在創新商業模式,提升自身品牌國際競爭力。 楊綿綿解讀海爾真諦:人單合一雙贏模式 楊綿綿介紹,對于海爾來說,商業模式的轉型就是從傳統商業模式轉變為“端到端的、人單合一雙贏模式”,企業轉型就是從“賣產品”轉變為“賣服務”。 這一模式怎樣解讀呢?她說,所謂“端”到“端”的,就是從用戶的不滿意到滿意,這就是全流程,我們所有做的工作都是為了這件事;人單合一呢,“人”就是員工,“單”就是為用戶創造的價值。員工和他創造的價值是合二為一的,不可分的。最後,人單合一必須是雙贏的,用戶享受到你創造的價值,並且他也付費了,而員工也會從用戶的付費中分享到他自己創造的那一部分價值,這就叫雙贏。 “我們把員工的所有注意力集中到為用戶創造價值,並且只要他創造了價值,他就可以分享他的成果。機制的創新、流程的創新,全部圍繞這個。”楊綿綿這樣歸納海爾的創新商業模式。 人本主義︰以員工創造資源為導向 楊綿綿分析︰去年我們通過“倒三角”的組織再造和“自主經營體”的創新,企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但如果評價經營成果的方式不改變,組織和流程的再造就會回到老路上。我們現在通過自主經營體的“三張表”把轉型持續進行下去。這三張表是《損益表》、《日清表》、《人單酬表》。以《損益表》為例,海爾的《損益表》和傳統的財務報表不同。 海爾自主經營體的三張表是以員工為中心,即以人單合一的機制激發員工的創新力,讓員工創造用戶價值,創造市場資源,達到用戶、企業、員工的多贏,並得以實現員工的高效率、高增值、高薪酬。可以說,傳統的財務報表是以資本增值為導向,是“資本”主義;海爾的自主經營體三張表是以人為本,即以員工創造資源為導向,是“人本主義”。這是本質的差異。
創造時尚風向標 海爾進入國際主流渠道 楊綿綿告訴記者,海爾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逐步提高。已經從最初的到國外出口產品、品牌推廣階段,發展到真正進入主流渠道、營銷主流產品的階段,如海爾3D冰箱真正成為國際主流渠道的主流品牌,並獲得世界著名的三大設計大獎之一的“紅點至尊設計大獎”。還有法式對開門冰箱等,都已經成為時尚的風向標。 楊綿綿說,海爾品牌國際競爭力的日益提高,還表現在海爾可以和國際巨頭進行資源互換。海爾用國內市場的用戶資源換取國際巨頭在國外的用戶資源,這也是一種發展方式的轉變。像美國某家電巨頭就把在中國家電銷售的整個代理權交給海爾,還有歐洲、日本非常著名的一些家電品牌也把局部地區讓海爾來做,這是海爾品牌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體現。 真正的競爭力:不是等客上門而是送服務上門 構成海爾這方面資源優勢的主要是“虛實網”結合。虛網了解用戶需求;實網送達用戶滿意。虛網就是互聯網,實網就是海爾的“三張網”——營銷網、物流網、服務網。營銷網能夠深入到七萬個村;物流網可以做到150公里以內,24個小時準時送達;服務網,只要用戶有需求,我們馬上可以上門服務,不是等客上門而是送服務上門,這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楊綿綿表示︰現在國家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又給我們創造了新的歷史機遇。在這個機遇面前,中國企業應該順勢而為,創造出中國企業的商業模式。我們的人單合一雙贏模式是一種探索,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它已經為我們帶來了國際競爭力方面的改變,我們還將繼續探索下去。(青島新聞網記者 辛梅 張以波 李志強 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