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9月21日讯 (记者 董理) 东营是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全国知名的石油之城,集中了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营市以此为契机,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五个方面的主要目标和27项重点任务。
9月21日,记者跟随“供给侧·山东策——第十二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西线采访团来到东营,探访这里在共计侧改革过程中的新成果、新经验。
搞创新补短板 东营发放科技贷款15.5亿元
作为中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最大的装备研发制造商、技术服务提供商和油气生产处理工程承包商之一,总部位于东营的山东科瑞集团十分注重创新发展。80余项核心技术,40余项世界领先技术,1000余件国家专利成果……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科瑞集团对于创新的执着与渴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发挥创新的主引擎功能,科瑞从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生产、服务创新等多方面入手,切实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短板,深入剖析现有问题,共同达成‘创新驱动型’企业的发展目标。将创新变成科瑞每一位员工的一种习惯。”山东科瑞集团总裁办副主任、首席创新官张玉军说,“如果你给我一个对生产有帮助的点子,哪怕是一个非常小的建议,企业也会向你支付至少50元。”
迄今为止,该企业员工创新项目达到7000余个,节省费用约8000余万元,涌现出350名创新之星,评选出52名优秀创新工作者及23个优秀创新单位,创新项目覆盖项目获取、项目交付和项目支持三大版块。
除此之外,在技术研发领域,2015年科瑞石油按照规划完成了所有科研立项,并对科技研发、质量管理、专利申报、论文发布等方面给予表彰奖励,共评选出各类成果奖292项,其中科技创新奖8项,科技进步奖18项,质量管理奖39项,标准化奖4项,专利奖97项,论文奖33项、立项奖6项,技术创新突出贡献奖3项,奖励金额共计为100多万元。
据了解,东营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增长动力转换,申报省级技术创新计划项目53个,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8个,累计向98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科技贷款15.5亿元,科技型企业达到348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2家。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1家,孵化设施面积76.1万平方米;建成9家省级众创空间,场地面积达10.1万平方米,入驻创业团队和企业607家。东营创新广场启动规划,胜利科技创新园等园区加快建设。
去产能做减法 橡胶轮胎行业产能利用率提高至93.5%
山东万达宝通轮胎有限公司拥有年产300万条全钢载重胎、1500万条半钢子午胎、10万条工程机械轮胎的生产能力。尽管生产设备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但国内外轮胎市场持续低迷、轮胎产能过剩已经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按照《山东轮胎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总目标要求,万达宝通对现有产业进行了规划,在对现有轮胎配套产品垫带生产现状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并从2015年起果断关停部分生产线,对无法适应需求的设备进行拆除,有效降低能耗,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另一方面,万达宝通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深化产业布局,国际化调整市场结构,在海外轮胎市场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成功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万达宝通一边开发新产品,一边改造老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路况信息和行驶要求等,对产品进行了全方位升级。以半钢轮胎为例,公司研发了雪地专用轮胎、泥地胎、白胎侧和白环轮胎等,全钢胎则针对超载市场需求,开发了重载胎、超长距离耐磨型轮胎等产品。此外,万达宝通十余年来一直坚持品牌建设,努力开拓海外市场,目前,公司拥有BOTO、WINDA、易程德、YOTO等多个品牌。其中,BOTO品牌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国外轮胎市场赢得了“小米其林”的美誉。
产品畅销海外只是万达宝通“走出去”的第一步,加强合作和产业布局是公司长期以来的努力方向。目前,万达宝通已经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布局储备了50万亩的橡胶园,在马拉西亚投资20亿元的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通过优势产能转移实现销地产,并在南非等地区大型外贸出口基地,从而实现橡胶轮胎从原料供应、辅料生产、产品生产直到销售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布局。
做好化工和轮胎产能减法,是东营市在去产能方面做的积极尝试。扎实推动化工企业改造升级,东营在全省率先完成679家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安全评级、环保评级、节能评级和综合评价),175家“差”等企业全部停产整顿,171家企业不再从事化工生产业务,生产设备全部拆除。抓住地炼企业争取使用进口原油资质机遇,积极淘汰落后装备,6家企业获得使用进口原油资质和配额1790万吨,淘汰落后装备20套、加工能力1222万吨,炼化产能利用率明显提高。橡胶轮胎行业产能利用率由74.2%提高到93.5%。过剩产能的化解,为高端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
降成本简政放权 年均办理审批服务事项约13万件
东营的供给侧改革还体现在政府服务中。
近年来,东营市发挥政务服务中心协调职能和平台优势,大力推进简政放权,降低企业行政成本,助力供给侧改革。目前,东营政务服务中心
进驻部门54个,办理环节平均精简30%,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提速50%,年均能办理审批服务事项约13万件。
在东营,政务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了“中心”的协调职能,加大进驻窗口间联合办理力度,推行并联审批、模拟审批、联审联批、全程代办等服务举措,实行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现场办公等特色服务,推行老年人优待证、免费乘车卡一站式办理模式,上半年共办理老年人优待证4450个,免费乘车卡3300人,免费提供便民服务车服务、法律咨询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东营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侯振忠介绍,目前平台建设已完成市县行政许可事项梳理、硬件环境搭建工作,建成了行政许可网络运行系统、电子监察系统、法制监督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网上政务大厅等,已经试运行,实现与省平台的互联互通,圆满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努力形成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
记者了解到,东营市推动简政放权,市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压减2437项,降幅达38.1%,113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全部改为后置,实现“零门槛”准入,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计达到13.8万户,注册资本354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9%、28.6%。“营改增”全面推开,为企业落实税收优惠21亿元,为民营企业办理出口退税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