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 孙利国
【报告解读: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一年来,我市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5%,较去年提高0.4个百分点;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05%,位居全省前列。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在镇(办)一级,建立了136个基层监管所,每所配备5名以上监管人员,最高的所达到12人,改变了原先镇(办)食品药品监管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三无”状态。在村(社)一级,全市6000多个行政村和城市社区都明确了1名协管员,主要承担摸清底数、收集线索、报告信息、宣传教育等职责,织密筑牢了安全网底。
实施驻场监管。针对抚顺路、华中和城阳三大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量占市区消费量80%的特点,在三大批发市场专门设置了市场监管所,实施专人驻场式监管,对入市农产品实施每车必查、每品种必检、发现问题及时销毁。
和公安机关“食药警察”队伍建立了行刑衔接机制,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意见》,食药部门要积极为公安机关提供犯罪线索,凡涉嫌犯罪案件,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移交公安机关查处。截至目前,全市共查处违法案件3822起,公安机关采取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315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86%;食品药品罚没款2329万元,占全省罚没款总额的1/3。查办的非法销售巴西牛肉、互联网销售假冒保健食品等特大案,被公安部纳入关注范围。
在严格退市管理方面,制定了全国最严的退市政策。凡在商场超市抽检一次不合格的,其农产品供应商三年内不得入市;两次不合格的,终生禁入;凡在批发市场抽检一次不合格的,其供应商一年内不得入市;两次不合格的,三年不得入市;在不合格产品销毁方面,在三大批发市场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全面监督市场检验、销毁等工作情况,一年来全市共销毁不合格农产品26吨,全部予以无害化处理,有效阻止了问题农产品流入市民餐桌。
对全市3500家餐饮单位实施了“明厨亮灶”工程,基本覆盖了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集体配送餐单位和大型餐馆。通过玻璃幕墙、酒店大堂显示屏、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形式面向消费者“直播”后厨加工的全过程。这些“明厨亮灶”单位中,全年未发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故,抽检合格率达到99.71%,比全市平均数高出3.41个百分点,消费者投诉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3.3%
针对全市4000多家无证小餐饮,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小餐饮和鲜奶吧监管工作意见,确立了一套符合青岛实际的“地方标准”,一年来,共为小餐饮发放许可证2194张,限期整改1200余家,取缔无证小餐饮264家,消费者餐饮环节投诉举报率比去年同期下降21.2%。
针对全市药店过多过乱变“杂货铺”的问题,全面推行GSP认证,清理整顿765家不合格药店,全市药店数量压缩16%。针对执业药师不够、用药服务不足的问题,在全省率先推行药品连锁企业执业药师远程电子审方模式,目前已在2家大的药品连锁企业完成试点工作。我市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已经全部入网,药品零售企业入网达1712家,保障了药品一旦出现问题,流向可追、问题可查。
严肃工作问责,倒逼监管人员认真履职。制定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把各级政府履职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制定出台了“史上最严”的《食品药品行政责任追究办法》,规定对因监管不力出现事故、或者监管人员失职、渎职的20种情形,轻则批评、重则开除,情节严重的直接问责“一把手”。目前,已对3名工作人员给予了诫勉谈话。
报告全文
一年来,我市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5%,较去年提高0.4个百分点;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05%,位居全省前列。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在镇(办)一级,建立了136个基层监管所,每所配备5名以上监管人员,最高的所达到12人,改变了原先镇(办)食品药品监管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三无”状态。在村(社)一级,全市6000多个行政村和城市社区都明确了1名协管员,主要承担摸清底数、收集线索、报告信息、宣传教育等职责,织密筑牢了安全网底。
实施驻场监管。针对抚顺路、华中和城阳三大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量占市区消费量80%的特点,在三大批发市场专门设置了市场监管所,实施专人驻场式监管,对入市农产品实施每车必查、每品种必检、发现问题及时销毁。
和公安机关“食药警察”队伍建立了行刑衔接机制,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意见》,食药部门要积极为公安机关提供犯罪线索,凡涉嫌犯罪案件,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移交公安机关查处。截至目前,全市共查处违法案件3822起,公安机关采取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315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86%;食品药品罚没款2329万元,占全省罚没款总额的1/3。查办的非法销售巴西牛肉、互联网销售假冒保健食品等特大案,被公安部纳入关注范围。
在严格退市管理方面,制定了全国最严的退市政策。凡在商场超市抽检一次不合格的,其农产品供应商三年内不得入市;两次不合格的,终生禁入;凡在批发市场抽检一次不合格的,其供应商一年内不得入市;两次不合格的,三年不得入市;在不合格产品销毁方面,在三大批发市场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全面监督市场检验、销毁等工作情况,一年来全市共销毁不合格农产品26吨,全部予以无害化处理,有效阻止了问题农产品流入市民餐桌。
对全市3500家餐饮单位实施了“明厨亮灶”工程,基本覆盖了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集体配送餐单位和大型餐馆。通过玻璃幕墙、酒店大堂显示屏、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形式面向消费者“直播”后厨加工的全过程。这些“明厨亮灶”单位中,全年未发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故,抽检合格率达到99.71%,比全市平均数高出3.41个百分点,消费者投诉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3.3%
针对全市4000多家无证小餐饮,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小餐饮和鲜奶吧监管工作意见,确立了一套符合青岛实际的“地方标准”,一年来,共为小餐饮发放许可证2194张,限期整改1200余家,取缔无证小餐饮264家,消费者餐饮环节投诉举报率比去年同期下降21.2%。
针对全市药店过多过乱变“杂货铺”的问题,全面推行GSP认证,清理整顿765家不合格药店,全市药店数量压缩16%。针对执业药师不够、用药服务不足的问题,在全省率先推行药品连锁企业执业药师远程电子审方模式,目前已在2家大的药品连锁企业完成试点工作。我市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已经全部入网,药品零售企业入网达1712家,保障了药品一旦出现问题,流向可追、问题可查。
严肃工作问责,倒逼监管人员认真履职。制定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把各级政府履职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制定出台了“史上最严”的《食品药品行政责任追究办法》,规定对因监管不力出现事故、或者监管人员失职、渎职的20种情形,轻则批评、重则开除,情节严重的直接问责“一把手”。目前,已对3名工作人员给予了诫勉谈话。 报告全文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四个最严”要求,研究制定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食品药品安全治理30条措施,以创建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城市为目标,以监管体制改革为抓手,以严打违法犯罪为主线,以创新监管模式为驱动,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努力捍卫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一年来,我市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5%,较去年提高0.4个百分点;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05%,位居全省前列。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案件查办、市场监管、明厨亮灶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国家食药总局、省食药局推广了青岛经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同志、副省长王随莲同志分别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和地市学习推广。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上海、武汉等18家省市先后赴我市学习交流。
一、推进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统一权威的食药监管体系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从去年开始开展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这次改革,初步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的食药监管体系,全市监管队伍从684人增加到1636人,增加136%。
(一)统一监管职能。各级整合原质监、工商、食药、食安办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组建成立了新的食药局,既全面负责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的安全监管职能,又承担起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综合协调职能,有效解决了原来食品安全监管“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问题。
(二)强化基层基础。全市1636名监管人员中,有1350人配备到区(市)执法一线,占总人数的83.7%,基层执法力量比体制改革前增加了2.7倍。在镇(办)一级,建立了136个基层监管所,每所配备5名以上监管人员,最高的所达到12人,改变了原先镇(办)食品药品监管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三无”状态。在村(社)一级,全市6000多个行政村和城市社区都明确了1名协管员,主要承担摸清底数、收集线索、报告信息、宣传教育等职责,织密筑牢了安全网底。
(三)实施驻场监管。针对抚顺路、华中和城阳三大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量占市区消费量80%的特点,在三大批发市场专门设置了市场监管所,实施专人驻场式监管,对入市农产品实施每车必查、每品种必检、发现问题及时销毁。其中,城阳市场所配备了10名人员,解决办公用房面积300平方米,成为全市示范所。这项创新改革措施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严打违法犯罪,全力强化对不法分子的高压震慑态势
针对违法犯罪多发问题,坚持把重典治乱、整肃不法作为食药部门的第一要务,边改革、边部署、边打击,采取协同作战、公开曝光和彻查彻究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打出声威、打出气势、打出老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是严字当头,协同作战。今年按季度组织开展了四次大的专项行动,均和市公安局联合发文,以市政府名义开会部署,重点对假冒伪劣、违禁超限等行为、高风险食品药品以及黑作坊、黑窝点等“四黑”“五小”单位进行了集中整治。整治行动中,和公安机关“食药警察”队伍建立了行刑衔接机制,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意见》,食药部门要积极为公安机关提供犯罪线索,凡涉嫌犯罪案件,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移交公安机关查处。截至目前,全市共查处违法案件3822起,公安机关采取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315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86%;食品药品罚没款2329万元,占全省罚没款总额的1/3。查办的非法销售巴西牛肉、互联网销售假冒保健食品等特大案,被公安部纳入关注范围。
二是公开曝光,不留情面。连续三年将食品抽检纳入市办实事项目,按照香港标准全全年安排抽检6.5万批次,目前抽检已完成6.8万批次,完成率104.6%,实现了对全市城乡从低级到高级的各类生产经营业态检测的全覆盖,走在全国前列。实施了抽检结果批批曝光制度,对抽检不合格的378家单位在多家媒体给予了公开曝光,其中不乏知名大企业、大饭店,并全部进行了处罚,维护了老百姓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了和媒体的协作联动机制,与“生活在线”“今日”等电视栏目联合破获了“杨某某从非法渠道购进并销售药品案”“刘某夫妇销售毒黄豆苗案”等一批大案要案,涉案金额达200多万元,并全部在媒体上进行了公开报道。
三是彻查彻究,破“潜规则”。在主动排查方面,逐家逐户进行了拉网式、地毯式筛查,监督检查覆盖率基本达到100%。通过排查责令整改12872家,很多轻微违法问题得到了有效纠正。在受理举报方面,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全年受理投诉举报8733件,比去年翻了一番,并从中挖掘违法违规案件1812起。在案件查处方面,对每起案件都深挖源头、往上追溯,确保在解决个案的基础上,打破行业共性和“潜规则”。例如,针对某医疗机构中药饮片不合格的问题,我们沿进货渠道顺藤摸瓜、往上追溯,到安徽亳州办案,倒逼外地供货商加强质量监管。亳州的厂商反映:“你们处罚的太厉害了,而且动不动就抓人,现在已经不敢来青岛售假了。”又如,今年5月份我们组织了市场干海产品专项抽检,合格率仅为81%。主要发现不法商贩为防虫防蝇在咸鱼干上喷洒农药,对此我们及时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对不法分子予以法律制裁,有力打击了此类不法经营行为;在此后三次专项抽检中,再未发现此类问题,干海产品抽检合格率也提高至98%以上。
三、创新监管模式,全面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围绕体制改革后监管形势、对象和任务的新变化,创新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探索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监管模式,为监管事业开基立业,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一是探索打造市场监管模式。在落实市场主办者责任方面,探索实施了市场质量保证金制度,目前,已对全市14处市场收取保证金605万元,市场主办者作出承诺,一经监督性抽检发现农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扣减相应保证金。在严格退市管理方面,制定了全国最严的退市政策。凡在商场超市抽检一次不合格的,其农产品供应商三年内不得入市;两次不合格的,终生禁入;凡在批发市场抽检一次不合格的,其供应商一年内不得入市;两次不合格的,三年不得入市;在不合格产品销毁方面,在三大批发市场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全面监督市场检验、销毁等工作情况,一年来全市共销毁不合格农产品26吨,全部予以无害化处理,有效阻止了问题农产品流入市民餐桌。我市的市场监管模式初现雏形,国家食药总局、省食药局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深入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对全市3500家餐饮单位实施了“明厨亮灶”工程,基本覆盖了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集体配送餐单位和大型餐馆。通过玻璃幕墙、酒店大堂显示屏、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形式面向消费者“直播”后厨加工的全过程,实现了从“厨房重地、闲人免进”到“亮化厨房、请您监督”的转变。这些“明厨亮灶”单位中,全年未发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故,抽检合格率达到99.71%,比全市平均数高出3.41个百分点,消费者投诉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3.3%。我市这项工作已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三是率先推行小餐饮“上户口”管理。针对全市4000多家无证小餐饮,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小餐饮和鲜奶吧监管工作意见,确立了一套符合青岛实际的“地方标准”,按照“许可发证一批、规范提高一批、清理整顿一批”的原则,把散兵游勇的小餐饮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一年来,共为小餐饮发放许可证2194张,限期整改1200余家,取缔无证小餐饮264家,消费者餐饮环节投诉举报率比去年同期下降21.2%。
四是严格实施药店综合治理。针对全市药店过多过乱变“杂货铺”的问题,全面推行GSP认证,清理整顿765家不合格药店,全市药店数量压缩16%。针对执业药师不够、用药服务不足的问题,在全省率先推行药品连锁企业执业药师远程电子审方模式,目前已在2家大的药品连锁企业完成试点工作。针对药品全链条管理的问题,加强药品流通追溯平台建设,我市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已经全部入网,药品零售企业入网达1712家,保障了药品一旦出现问题,流向可追、问题可查。
四、强化为民意识,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监管工作的满意度
深化和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为民执法”观念,坚持加强监管与促进发展并举,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并重,把工作努力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去。
(一)严肃工作问责,倒逼监管人员认真履职。制定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把各级政府履职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制定出台了“史上最严”的《食品药品行政责任追究办法》,规定对因监管不力出现事故、或者监管人员失职、渎职的20种情形,轻则批评、重则开除,情节严重的直接问责“一把手”。目前,已对3名工作人员给予了诫勉谈话。
(二)优化审批服务,为申请者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建立了行政许可网上预约制度,让群众自己选择申办时间,不用现场等待;建立了审批即办制度,对进口药品通关备案和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等,做到当日受理、当日办结,办结率达到100%;建立了现场办公制度,对需要提高标准的53个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安排工作人员逐家走访指导、现场解决问题,在全省率先全部完成达标要求,保证了本地中药制剂的安全性。一年来,共办理许可备案事项4059件,群众满意率100%。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共治监督氛围。全市食药部门建立了新闻发言人队伍,及时通过媒体向群众传递监管声音。按照“每月有专题、每周有报道”的频次,在各大媒体发稿4000余篇次,各类头版报道达100余条。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政民互动活动。开展了“五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进企业)大走访,全市食药系统每名工作人员包户走访20-30户,并发放1万余份征求意见手册。录制了民情零距离、大家谈、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等政民互动节目,先后召开政风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媒体记者座谈会等,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认真改进监管工作。去年“三民”活动中,我局共收到市民意见建议508条,已全部办结和回复。此外,对媒体曝光问题,要求在24小时调查处理,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前期,东方卫视等媒体曝光了上海福喜“问题食品原料”事件后,我局在第一时间组织对553箱4953公斤问题产品进行了封存、下架,主动联系媒体当日发布信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四)强化自身建设,提高为民履职尽责能力。在狠抓制度规范方面,修订《事权划分暂行方案》,有效解决了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完善《工作目标综合考核办法》,对每项工作实施考核,成绩优异的通报奖励,不认真的严肃批评,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在狠抓教育培训方面,建设了覆盖全市的视频系统,搭建起学习、提高的“空中大课堂”,组织开展了“最佳稽查”、“最佳检验”等“五个最佳”岗位技能评比竞赛,截至目前,共培训全系统干部职工5000余人次。近期,在黄岛区组织开展了4000人规模的应急演练,提高了队伍的应急实战能力,被省食药局在全省推广。
当前,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仍处于转型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引导诚信建设、推进行业自律方面的措施还不够丰富,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问题易发领域的监管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等问题品种的监管还不够深入等。下一步,将按照“抓巩固、促提高”的工作思路,围绕“创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努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的中心目标,继续扎实落实食品药品治理30条措施。一是继续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切实提高违法成本。二是创新监管模式,针对问题多发区域、品种和监管薄弱环节,治隐患、抓反复、防反弹,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三是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监管为民的服务理念,提高履职尽责能力。
上一篇:市司法局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