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磨香油博物馆内陈列的崔家传人谱显示,第一代“崔香油”始于14世纪
杨忠欣回忆,自己刚进厂时,香油尚采用手工灌装方式,直到引入自动灌装设备,才将人力逐渐从流水线上解放下来
青岛新闻网潍坊9月21日讯 18日下午,名博网媒关注山东民营经济采风采访团来到潍坊瑞福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采访团成员们参观了小磨香油博物馆,小磨香油独特的制作工艺与崔字牌香油的发展历史令博主与记者们赞叹不已。
小磨香油博物馆共分两个展厅,第一展厅展示古老的工具、蜡像、音像、古街、古槐、古井;第二展厅展示现代的石磨磨制、适度工业化生产、饮食文化的发掘等。从小磨香油唯一的原料芝麻的起源,到小磨香油600年的传统生产工艺,博物馆利用光、影、图、文、雕塑、器物等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小磨香油历代传承和发展创新的画面,全面展示了中国香油发展史和崔字牌小磨香油的发展历程。采访团了解到,崔字牌小磨香油从诞生开始,一直被列为宫廷贡品,誉满京都。“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曾闻香赋诗:“十里郊野满城香,举目远眺圩水长。神工鬼磨五百载,正宗芳味崔家庄。”
博物馆内,几盘石磨引起了采访团成员的注意,工作人员介绍,石磨是中国最古老的生产工具,现在其他行业已难觅踪影,唯独小磨香油还承袭着传统。相传,远古时代,当地有一个聪慧漂亮的姑娘发明了石臼和石磨,造福于民,神农氏钦慕她的善良智慧,娶其为妻,后人尊其为石磨始祖,称为石嬷嬷。崔家人至今保持着每年供祀石嬷嬷的传统,每年正月都由长者带领,摆上供品,叩头祈祷,保佑全家平安,风调雨顺。
潍坊古称潍县,是小磨香油的发源地。600年前,崔氏先祖崔泽世发明了小磨香油,史称崔香油。崔香油使用小石磨磨胚,“水代法”取油,低温、洁净、天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芝麻的特殊香味和营养价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香油生产工艺。崔氏后人秉承祖先遗训,将小磨香油的传统工艺传承下来,至今已有二十代。
改革开放以后,崔家村香油业户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并于1984年成立了潍坊市潍城区于河乡崔家庄香油加工厂,村支部书记崔信山兼任厂长。作为崔字牌小磨香油的奠基人,崔信山为香油厂的现代标准化生产揭开了序幕,次子崔瑞福更是大踏步进行设备改造,于1994年新建国际标准生产车间,引入自动灌装等技术,并开启了香油的质量标准化生产。透过对博物馆内陈列品的了解,采访团成员发现,超市货架上的小小一瓶香油,蕴含着公司员工们的无数艰辛,也饱含着潍坊本地民营企业独特的发展智慧。
参观接近尾声之时,一堵“饮食文化墙”引起了很多采访团成员的注意。据介绍,凉拌菜、朝天锅、鸡鸭和乐是潍坊的三大名吃,其中以凉拌菜品种多而技术含量最高。而凉拌菜的制作,诀窍之一是“花椒油打头”,即用香油熬花椒,弃花椒而用香油。“而诸家香油中,潍坊厨师视崔字香油为上品。潍坊当地平民百姓婚丧嫁娶,家中盘灶请厨,列出采购菜单,上面必有崔字香油。”
潍坊美食家姜林山曾说,潍坊“四四席”是明末青州衡王府里的宴席,“四凉”、“四热”、“四个冷烩”、“四个硬夺”,全用崔家香油入味,足见崔字牌香油的重要。工作人员介绍,旧时潍县城内酒楼饭馆,达官贵人之家,更是非崔字香油不用。
中华美食遍天下,香油是它的点睛之笔。如今,随着华人活动范围的扩大与中华菜肴的推广,瑞福油脂的市场触角也已经延伸到了海外,在许多国外超市,都能看到崔字产品的影子。“很自然,几百年以后也有人吃香油。”说起吃香油的好处,董事长崔瑞福打开了话匣子,“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香油是最佳食用油。芝麻中含有的芝麻酚、芝麻素、芝麻酚林素等活性物质,对人的健康大有好处。我希望能把香油这种好东西,推荐给更多的人来了解它,这也是一种文化。”(记者 张进刚)
上一篇:崔字牌香油:成功办好芝麻大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