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地方志事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使地方志工作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
一、年度业务职能目标完成情况
(一)圆满完成续修《青岛市志》政治卷、文化卷出版任务,完成社会卷终审稿。按照2013年工作计划,至11月底,续修《青岛市志》政治卷、文化卷完成送印出版,社会卷完成终审稿。政治卷共15篇、98万字,图表80幅;文化卷共10篇、100万字,图表112幅,照片370余幅;社会卷共8篇、约70万字,图表100幅,照片260余幅。
一年来,我们加强志稿评审、明确质量责任,严把志书质量关。一是发挥总编室机制优势提高总纂质量。打破处室界限,发挥人才特长,每卷成立3~4人编纂组,编纂组长不受职级限制,充分调动了业务骨干的积极主动性。进入总纂后,各编纂组本着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修改,使志稿的框架更加合理,脉络更加清晰,文字更加精炼。二是发挥社会力量“开门修志”。聘请相关行业老领导、文史工作者、修志老同志、专业校对人员,参与志书的评审、修改、校对,从志书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提升编纂质量。各位专家熟悉行业发展历史、有较高文字水平,对志书修改帮助很大。通过志稿评审会,专家们畅所欲言,查找和纠正了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三是建立“五轮十校”审校制,进行多轮次质量把关。由编纂组成员、编纂组组长、承编单位、行业专家、总编室领导和出版社专业编审校对,进一步提高了志书质量。
(二)圆满完成《青岛年鉴2013》编纂出版工作。《青岛年鉴2013》于2013年8月底按期完成印刷出版。全书设23个栏目,组稿420余篇,定稿130余万字,征集宣传彩页140余幅,年内共发行2000余册。
《青岛年鉴》创刊于1988年,至今已连续出版26卷。《青岛年鉴》全面、翔实、系统地记述了我市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在反映市情、宣传青岛、服务于五个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其他媒体和出版物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岛年鉴》注重内容的丰富充实、体例的规范完善和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在保持总体框架连续性的前提下,每年都对一些栏目作适度的调整,坚持常编常新。去年,在全国年鉴评比中获最高奖——综合特等奖。
另外,进一步加强年鉴业务的指导和培训工作,推动社会各方面年鉴业务的开展。2013年,先后开展《市南年鉴2013》、《青岛卷烟厂年鉴2012》和《中国帆船之都年鉴2012》等代理编纂工作。
(三)全力推进《青岛市志》精编本工作。《青岛市志》精编本,是根据2010年7月市政府第52次市长办公会议精神,对首轮志书进行精简缩编而进行的一项工程,全书共8卷。至11月底,精编卷一经过两年的努力已出版发行。该卷共77.5万字、图照表379幅;精编卷五完成征求意见稿90万字,进入专家审校阶段;卷七完成初稿89万字,正在进行总纂修改;卷三形成初稿80万字。为了解决志稿中存在的“立线不明、内容压缩不够、概述规模不统一、下限资料不齐、行文风格不一致”等问题,多次召开编纂研讨会,研究解决办法。为了进一步提高编纂质量,还借鉴续修《青岛市志》经验,在精编卷五初稿形成后,聘请了6位行业方面的专家对志稿进行编修。
(四)积极推动基层修志工作。召开区市史志办主任工作会议,总结区市年度工作,部署重点工作目标。结合各区市史志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印发了《2013年区市史志工作要点》、《青岛市2013年度区市史志工作考核细则》等文件,量化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激发了各区市的工作热情。进行了分类指导,重点对《平度市志》《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志(1984~2005)》进行了业务指导。年内,这两部志书均可完成印刷出版。至11月底,全市有崂山、李沧、黄岛、城阳、即墨、平度、莱西等7部区(市)志出版。其他区市志也在积极推进,《市南区志》已完成400余万字初稿,《市北区志》在完成资料长编的基础上开始启动初稿编纂,《胶南市志》已完成80%的资料征集,《胶州市志》已形成500余万字的资料长编。
在抓好二轮修志的同时,各区市不断将地方志工作向街道(镇)、社区(村)延伸。崂山、城阳区已经完成了所辖街道志书的编修工作。社区(村)志的编修蓬勃兴旺,今年又有《记忆中的市北》《聚焦李沧》《崂山区图志·村落志》《红岛街道志》《胶州市电业志(续志)》《即墨市村庄志卷5》《平度开发区区志》等30余部街道、村志及地情文献出版。
(五)启动《青岛世园会志》编纂工作。编纂出版《青岛世园会志》,用地方志这一中华传统文化载体,将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过程,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载下来,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史上的一大创举,将为青岛留存一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今年,制定了《青岛世园会志》编纂方案和篇目,举办了《青岛世园会志》编纂业务培训班。目前,已有10个承编单位上交初稿或资料长编。《青岛世园会志》拟设上、下两卷,上卷共计12篇、52章、168节,另设序言、凡例、目录、概述、大事记。下卷为附录卷,设政策法规、规划方案、领导讲话及重要文件、重要新闻、艺文等。上、下两卷各60万字,以大16开本彩色印刷。
(六)深入开展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是不断加强地情网建设。针对在“民生在线”“网络问政”和“三民”活动中,市民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对青岛市情网站的主体资料进行重新录入修改。年内顺利完成了一轮志书和专业志书及《青岛年鉴》、《史鉴》刊物等约2亿字的录入、校对、修改和上传。召开了区市地情网站工作暨业务培训会议,邀请专业人员对各区市网站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制定了具体的区市地情网站改版计划。目前区市地情网站除因区划调整的个别区市外,其他均按计划完成了改版升级。
二是继续搞好史志刊物编辑出版。我办编辑的《史鉴》杂志在继承原有风格和内容的基础上,优化编辑流程、制定审核标准、分解责任目标,大力创新和提高编辑质量。年内,《史鉴》刊物共印刷出版四期、约55万字,发行总量8000余册。由即墨、崂山、城阳史志部门编辑的《即墨古今》《崂山春秋》《城阳纵横》等也都各自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情况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协调,确定选派的“第一书记”所在峰山西社区10户困难群众为帮扶对象,组织处长以上领导干部与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了扶贫帮扶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努力为社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至2013年11月底,全办31名党员干部,进社区开展工作40余人次,上门走访社区、慰问居民群众,了解社区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拉近了与社区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与基层群众的感情。
积极开展志书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活动。向相关学校、驻青有关部队、部分街道社区和机关干部赠送《青岛市志》、《青岛年鉴》、《青岛市情资料手册》等地情书籍。扩大了《史鉴》杂志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范围,将杂志直接发至各区市街道办事处、部分社区和重要公共场所,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三、上年度市民代表提出意见建议办理及纳入决策的情况
上年度,我单位共收到市民意见建议76条,有效建议63条,市民反映比较集中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文化挖掘和资料收集(11条);加强史志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社会大众(9条);抓好基层单位修志工作,夯实地方志事业发展基础(8条);加强市情网站建设(6条);加强市情知识、地方志工作的推广宣传(6条);鼓励民众参与修志,让市民提供更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5条);加强史志编辑人员业务培训(3条);其他建议(15条)。这些意见建议已全部按期办复并纳入我办2013年工作决策。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资政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读志用志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修志机构和队伍不够稳定,区市修志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有的因区划调整等原因,机构和人员迟迟没到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下一步,要紧紧围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四风”方面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和认真整改。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思想行动凝聚到加快地方志事业发展上来。加强文化挖掘和资料收集,组织开展区域特色文化研究,如崂山道教文化、即墨谱牒、黄岛的琅琊文化、平度的民俗文化等,整合青岛市文化资源,助推文化青岛建设。要加大重要社会信息资料搜集,重视非政府组织资料搜集,广泛进行社会调查,深入挖掘口碑资料。要通过地方志资源的广泛开发应用,提高为社会大众的服务水平,推进地方志事业向纵深发展。继续组织完成1-2部市志和《青岛年鉴2014》的编纂出版任务,不断提高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水平。
上一篇:市老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