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第四章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来源:-- 2013-06-27 13:18:01 字号:TT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产业形态、增强产业竞争力为目标,集聚优势产业资源,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打造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和蓝色经济服务载体,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一、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突出发展总部经济,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一)突出发展总部经济

    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公司的区域总部、省内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总部入驻,培育发展配套服务完善的企业总部集聚区。加快培育本土总部企业,鼓励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加快企业总部建设,通过企业集团化、总部化发展,培育发展行政管理中心、技术研发中心、财务结算中心、营销策划中心等职能性总部。高标准建设精品商务楼宇,加强“楼宇商务社区”建设,推广和建设楼宇商务服务中心,在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基础上,推出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推动城区总部经济快速发展。

    (二)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科技和信息服务。发挥大学和大企业的引擎作用,支持一批驻区大学和企业研发机构做大做强,引进一批有发展前景的社会研究机构和重点科技产业领军人物,建成一批科技产业创新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科技人才培育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动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发展。重点建设橡塑高分子材料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橡胶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轨道交通装备新技术研发中心、纺织新材料研发中心、生物技术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鼓励大企业搬迁改造后,在原址建立研发和营销机构,将留存在城区的制造业向创意设计、精深制造、品牌运作、产品服务等价值链高端发展,加快培育“服务+制造”型企业群体,形成都市型科技产业集群。

    文化创意。加大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集聚力度,以创意为驱动,集成科技、资本等要素,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产业层级。加强园区载体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加快推进千万平米文化创意园区建设工程,重点发展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和数码产业,促进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提升规模与效益,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扶持一批文化产业项目,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现代物流。立足服务青岛主城区人民生活的商贸物流,发展为商务、贸易、生活提供服务的高端物流业。形成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城市生产生活资料配送中心。提升生产型物流业态,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进行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支持发展物流电子商务,推进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鼓励龙头物流企业拓展物流增值服务和延伸服务领域,提升综合物流服务水平。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场,开展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推广自动识别、标志技术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搭建区域公共信息发布和服务平台,积极发展第四方物流等新业态。

    金融。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优化金融网点配置,改进区域金融服务水平。重点发展贷款担保、融资租赁、创业投资、信托投资、产业保险等非银行金融业态,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积极促进银行、保险和贷款担保等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业务合作,着力发展税源金融和普惠金融,重点引进法人金融机构以及独立核算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加快推进金融业载体建设,在中央商务区、新都心等重要功能区规划建设金融街,围绕商务办公、商贸集聚、特色产业发展和居民小区建设,合理规划和提前预留网点发展载体,引导金融企业有序布点,集聚发展。

    (三)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商贸流通。充分发挥老城区人流、物流、要素流密集的区位优势,整合现有商贸流通资源,改造提升产业形态,优化空间布局,围绕民生需求,加强现代化商业设施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零售业企业,完善惠民便民服务网点布局,改造传统商贸企业,整合专业商品市场,培育连锁经营企业,鼓励发展特色百货店,提升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形成层次多样、功能互补的商贸流通体系。

    社区服务。优先发展养老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维修服务、物业管理、婴幼儿看护、家庭教育等以日常家庭事务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社区服务行业,满足居民家庭的基本需求和特色需求。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培育家庭服务市场,推动家庭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加强对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

    (四)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

    中介服务。高起点引进、高水平培育、特色化发展,重点发展金融类、科技类、鉴证类、咨询类及专利代理、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市场调查、资信评估及信用评级、工程及技术咨询、登记注册事务咨询、房地产交易代理等生产性中介服务业,搭建专业服务业发展平台。加快培育会议及展览服务、人才、文化艺术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业,构建门类齐全、服务周边区域发展需要的现代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大城市的知名中介服务企业来市北区拓展业务,培育一批中介服务知名品牌,形成中介服务集聚效应。

    会展节庆。依托重点产业功能区,重点培育各类高端商务会议,打造商务会议和总部管理会议品牌。发挥区内制造业、港口基础优势,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石化联合会、交通工程协会、纺织工业总会、交通运输协会等国家有关行业协会举办行业论坛、专业展览及投资洽谈会活动。依托区内特色街区和青岛出版物交易中心、青岛黄海艺术品交易所等文化交易场所,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特色购物、节庆活动和文化交易会展。充分挖掘民俗文化、产业文化等优势资源,以民俗节日和工业遗址等为平台,以发展节庆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办好海云庵糖球会、邻居节和群众文化艺术节等民俗节庆活动,以啤酒街、汽车贸易产业园等为载体的产业主题节庆活动。

    特色旅游。按照旅游资源多样化、服务便利化、管理精细化、市场高端化的要求,统筹海陆旅游资源,突出“山、海、街”一体,注重历史与现代结合,不断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综合配套体系,形成“工业体验旅游、滨海休憩旅游、购物休闲旅游、民俗节庆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建成“青岛特色都市旅游区”。2015年,三星级以上酒店达到15家,旅行社注册总数达到160家以上,3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12家,旅游咨询中心建成6家以上。

    (五)有序发展房地产业

    按照“建设高品质幸福宜居城区”的发展要求,促进房地产业有序稳定发展。优化房地产内部结构,控制好储备土地的开发节奏,做好商业、商务地产等预留储备,合理配置商住地产比例。深度开发楼宇经济,建设一批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促进商贸流通、商务服务、总部经济等集聚发展。引进知名开发商开发中高品质大型住宅楼盘,瞄准中高端消费群体,塑造市北高品质住宅品牌,提升城区环境品质和功能配套水平。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合理确定商品房、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租赁性住房比例,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二、打造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服务载体

    (一)提高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科技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国内外创新竞争、技术标准制定、重大创新工程实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结合实施“亿级产业链”培育工程。落实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到2015年,新打造产值50亿以上科技企业3家,产值10亿以上科技企业5家,培育3-5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培育区内10-15家科技企业成为国内同行业有影响的高科技企业,新引进8-10家国内同行业知名的科技企业。努力培育3-5家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到创业板上市融资,培育3-5家科技企业到“新三板”交易平台融资。

    (二)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搭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平台,发展电子信息、创意设计类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产业创新链上下游的对接整合,完善和发展产业链。到2015年,重点在轨道交通、橡胶轮胎、纺织科技、电子信息、低压电力线载波通讯、创意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构建10个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科技支撑。

    (三)构建区域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以企业、高校为主体的研发创新平台。积极引进国家级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凝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资源。引导和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围绕促进区域内基础研究以及应用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动科技研发产业园区发展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三个重点,依托驻区大学和企业的10余个国家级、30多个省市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知识产权信息中心,打造成果研发和转化服务平台、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专利保护服务平台和融资担保服务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加快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建设融资与产权服务平台。深化与各类产业投资基金、金融担保机构的合作,设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引进风险投资、担保企业,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和便捷化的金融产品,搭建多层次金融保障体系。2015年,在大学科技园区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担保、结算系统,提供标准化、开放式服务,示范和引领全区产权服务体系的建设。

    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扶持橡胶谷、中航科技园、中联2.5产业园、工业设计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等孵化器发展,建设生物科技产业园、纺织科技园、科技街等专业孵化器,提高孵化基地(大厦)的软硬件水平,打造专业化水平高的创业载体,通过引导实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孵化器”的运营模式,以“优势学科+优势产业+优势人才”增强孵化能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型的科技型企业。

    三、打造促进蓝色经济发展的服务载体

    围绕服务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全面壮大蓝色经济规模,大力提升蓝色经济发展水平,打造蓝色高端要素交易服务平台,成为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桥头堡。

    (一)建设国际航运服务平台

    围绕打造东北亚航运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建立以航运及相关产业为基础的政府服务、市场交易、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综合性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和“一条龙”通关服务。

    重点规划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交易所,建立与航运相关的产业交易平台,主动承接上海航运交易所和青岛港的功能辐射,主要引进船舶靠泊服务、物流服务、海事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船舶检验、船舶供应、航运经纪、航运咨询、海事法律和仲裁等服务企业,逐步优化航运服务产业链,不断提高航运服务中心服务型、知识型市场集中度。

    发展完善航运金融服务体系,促进船舶融资、船舶保险、航运保险等高端服务发展,积极培育航运再保险市场。提高航运信息化水平,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平台。培育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努力成为大宗商品信息中心、定价中心、交易中心和结算中心。完善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和支撑环境,推广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服务新模式,实现实体市场和网络市场共同发展。

    (二)建设国际邮轮母港综合服务平台

    建设以邮轮经济为中心的综合服务平台,放大邮轮经济对全区的拉动作用。建设通关和邮轮中介服务中心,遵循国际法规和惯例,规范出入关程序和口岸管理程序,积极培育和发展邮轮代理、航运金融、船舶管理、船舶供应、海事咨询、航运经纪等邮轮服务机构,健全港口航运服务体系。开设专业邮轮网站,建立邮轮信息发布平台,搭建邮轮产业要素交易平台。

    打造现代国际邮轮服务集聚区。吸引国内外知名邮轮公司、航运服务企业、社团组织,建设客运大厅、商业综合体、办公酒店、其他配套设施等,打造集国际客运中心和金融商务、商业贸易、文化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为邮轮到港提供船舶修理、物资仓储、客货滚装等配套服务。培育一批直接为邮轮公司、乘客、船员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带动临港产业、航运经济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以国际航运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三)建设国家海洋地理信息服务中心

    依托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勘察测绘研究院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发挥其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运行监测、海洋地理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海洋地理信息服务,依托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发展海陆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建设海洋环境基础数据中心,打造覆盖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集约化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海洋预报、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海洋调查、海洋气象、海浪预报、风暴潮预报等海洋信息服务,为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工程建设、海上养殖、海上旅游、海洋环境保护及海洋综合管理提供连续、长期、准确、可靠的海洋环境基础数据。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