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集团总裁汪海曾说,一个优秀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不能忘记农民兄弟。上世纪80年代,汪海就提出“出海越洋是开放,上山下乡也是开放”的新思想,提出“出城、上山、下乡”的战略大转移,变国家的“输血”扶贫为企业的“造血”扶贫,并在革命老区沂蒙山区投资建起了两座鞋城,直接安置了上万名老区农民就业,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帮助10多万贫困农民脱了贫。受到中国经济界的广泛关注。从革命老区沂蒙山到大别山,从百万移民的三峡库区,到中国西部的贫困山区,先后在农村创办14家大型企业,共投资人民币20亿元, 靠着一大批贫困农村的农民,出口创汇2亿美元,销售收入100亿元。汪海也因此获得“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的荣誉称号,双星成为靠农民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品牌企业,荣登中国企业500强。
如何教育、引导农村员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汪海总裁开办了“双星教育学院”培养他们,并输送到双星全国各地的工厂和市场经营一线。例如,1993年进入双星的张力,原先是一名沂蒙山区农村青年,在双星的培养下成长为业务能手。2006年,他被调到位于青岛市的双星轮胎公司担任密炼中心主任,管理着一个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密炼中心。
目前,已有100多名“新型工人”被提拔为集团中层管理人员、200多名车间主任,800多名“新型工人”成为班组长以上的管理骨干,在企业“大舞台”上尽展风采。近两年,共有1300多人获得优秀承包人、创新能手、质量标兵的称号。
这些变化,源于双星以人为本、积德行善的独特企业文化理念,这种理念摧毁了小农意识,发挥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而这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髓所在。
实现了“三个转变”:转变了农民的思维模式;转变了农民的生活观念;转变了农村的民风。实现了“三个带动”:带动了十几万贫困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带动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设施的改善;带动了农民精神面貌的改变。实现了“三个促进”:促进了贫困农村和谐发展;促进了贫困农村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促进了贫困农村的人才培养。
双星打破了城乡身份界限,树立“新型产业工人”概念,汪海总裁提出了双星没有“农民工”,他们就是双星人,享有双星员工同等待遇,政治上尊重,生活上关心。通过“上山下乡”,双星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也为工业反哺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出了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在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上,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