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折叠一下就摇身一变成了家庭用的梯子,原来V字型的厨房水道改成U字型就再也不会堵塞了,普通的菜板背面四角粘上胶皮垫剁菜时就再也不会咚咚作响了……这不是哪个家庭主妇的奇思妙想,而是一群十三四岁中小学生的专利发明。昨天,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展出一百多项小发明,其中八成多的发明专利都是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大赛评审专家称,正是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小难题”让一批爱思考的中小学生“变”成了“小爱迪生”。
小发明都来自身边生活
家里大扫除擦玻璃,换灯泡时,梯子必不可少,但梯子占地儿不小,如果一物能两用该多节省空间呀!青大附中初二女生夏一祎作品 “可变成梯子的椅子”吸引不少眼球。夏一祎介绍说,自己考察了不少家具,认定椅子最容易变成梯子的构造,可椅子如何变成稳固的梯子难住了自己。于是晚上完成家庭作业之后,就用几个小木条做模型不断试验,最后发现椅子坐面如果“切割”成三个面,把其中两个面向下翻转,就形成梯子的人字形状。
现场,中小学的参赛作品实用性很强,大多和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比如多功能收纳课桌、吸尘黑板擦、挂插式插座、多用途挂钩、可直立存放的防震环保菜板、智能自动打鼾提醒装置等等。镇江路小学赵泊先的“计时奶瓶”是看婴儿喂奶时突发的灵感。他的“发明”其实很简单,普通奶瓶的瓶身加了一圈松紧带,在松紧带上面标刻一圈24小时的刻度,喂完一次牛奶后,把松紧带挪到奶瓶上的毫升数,再对应相应的时间就可以记住前一次喂奶的时间和毫升数了,这样一个 “计时奶瓶”就诞生了。有了这样一款“计时奶瓶”,粗心爸妈再也不用为孩子喝了多少奶而绞尽脑汁了。
动手能力强学习差不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发明当中用到了不少书本上物理、几何、算数、化学方面的知识。 “你看这个自动打鼾提醒装置,用了物理上的声控开关,铃声振动的灵感来自手机。 ”城阳区实验中学科技老师韩同欣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学校在科技创新大赛脱颖而出的学生大多是“尖子生”,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突发奇想应用到发明当中,想象力非常丰富。现在学校开设了一门创意发明的选修课,不少学生养成了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这个想法是你自己的,还是老师、家长想出来的? ”现场,担任此次评委的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副秘书张徐秉义“客串”成普通观众,逐一了解小发明家的创意。记者注意到大赛评委了解一项作品时,总免不了问创意初衷、关键技术出自谁的想法。徐秉义介绍说,制作出一项成型的发明,对于不少中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比如说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一些木工活、电工活还难以胜任,关键是创意是不是孩子想出来的,有没有一种探索精神,哪怕失败了仍然动脑筋想办法,而家长、老师在其中只是“友情”出演,帮着引导,而非“包办”。(记者 刘艳玲 实习记者 孙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