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又大量涌入青岛,不过,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仍未得到缓解。而对于企业直呼的招工难,这群打工者却有话要说。昨日,记者采访50后到90后不同年龄段的打工人群,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50后“只要不撵我,我就一直干”
有着初中文化的张长贵曾在老家临沂沂南县孙祖镇孟良崮村干过村书记,2002年,老张跟着外出打工的儿子一起来到了青岛。“老家太穷了,两个儿子都出来了,俺也就跟着出来了。”1955年出生的张长贵如今已近花甲之年,大孙女都已经7岁了。
最初,张长贵只是来企业打零工,每天日结工钱20元,这在当时并不算多。“当时,头一次出来打工,不敢干长工,就担心老板拖欠工钱。后来,我在这干了几个月,发现老板很爽快,对工人也很好,这才下定决心长期在这家企业里干,没想到一干就是这么多年。”张长贵说,在企业长期干的好处就是工资年年涨,他现在已经干上了工段长,每月工资达到4500元钱。“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好老板,和他在一起共事这么多年了,真舍不得走。”昨日,在青岛佰荣祥木业有限公司厂区内,张长贵笑着对记者说。
“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一个在黄岛打工,一个在河南当兵,他们也都劝我回家享享清福,别在外面操劳了,可是我舍不得和老板相处的这份感情。”老张说,趁着现在身体好,他还想多为企业出点力。“我已经在这个厂子打工11年了,只要老板不嫌我年龄大,不撵我,我就一直干下去。”
60后“老板有情义,俺不舍得走!”
老家临沂平邑县的高自山在市北区北仲路上的嘉实多护车保养站专门从事洗车工作,正月初五,他就和老伴匆匆赶回青岛。“老家亲戚还没走完,可是老板着急等人干活,俺们就早点回来了,老板对俺好,俺也不能让他失望。”1963年出生的高自山说。
高自山在青岛打工十多年了,工作换了不少,老板也跟过不少,“最早来青岛的时候,就是蹲在马路上靠活,专门干刮腻子的装修零活,虽然说一天挣钱不少,但随着年龄大了,这种有一顿、没一顿的行当不敢干了,再加上长期闻装修味,对身体也不好。”高自山说,他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图的就是个稳定,只要跟上好老板,他就不愿折腾了。
老高说,现在这个店每月固定2000多元的工资,干得很舒心。“最主要是老板好,因为有亲戚结婚,年前俺和老伴腊月十八就请假走了,但老板还是给俺俩600元的红包,还有年货大礼包。”老高说,回家过年这段时间,老板还照常给他们发工资。“最重要的是,老板从来不拖欠工钱,按月准时发放,这让俺们有了安全感。”老高说,自己和老伴已经在这干了一年多,这里管吃管住,一年能攒下三四万元钱。“老板有情义,俺不舍得走。”老高表示他要继续干下去。
70后 “有合适机会再换工作”
1970年出生的侯玉林在青岛已经卖了整整8年的“饮乐多”了。她每天骑着自行车,来到威海路、和兴路路口销售“饮乐多”,生意好的时候一天下来能卖出200多瓶。“这工作说是容易,其实也不容易,在这一待就是一天,挺无聊、挺枯燥的。一个月下来撑死才2000元钱。”侯玉林说,干这个工作一定不能少了这三样:水壶,零食和马扎子。“在这站上一天谁不烦?有时候坐着吃点东西也挺好的,唯一的好处就是没有人管着,不用看领导的眼色。”侯玉林说。
“哎,现在年龄大了,没那么多想法了,有合适机会再换工作吧。”侯玉林说,年轻的时候她曾在乡镇的服装厂打工,还做过成为服装设计师的梦。“那时,真挺努力的,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还买书自学相关知识。”侯玉林说,可惜当年年轻不懂事,因为琐事和老板闹翻,一赌气就辞职不干了。“后来,回老家生了孩子,在家里种了两年地,现在孩子大了,想的就是养家糊口了。”侯玉林说,因为销售饮乐多比较稳定,对年龄、技术要求也不高,因此就一直干了下来。“现在后悔也没用了,只希望上小学的儿子能踏踏实实、安心学习,不要再走我的老路了。”侯玉林苦笑着说。
80后“再打拼两年回家开店”
刚满25岁的刘晓东是莱西马连庄镇人,很难想象,眼前这个打扮时髦的剪发能手竟然在学校学的是烹饪专业。“烹饪是家里人让学的,学校刚毕业时我和同学一起去了号称‘鲁菜之乡’的烟台打工,后来独自去了上海。”刘晓东说,到上海后,他发现除了方言听不懂,学的烹饪也没用武之地。“最重要的还是我不喜欢这一行,后来到理发店干学徒工,曾经一个月换过四家店。”刘晓东说,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自己越来越成熟,他听从了家里的劝说,回到青岛打工。“离家近一些,家里有什么事,也可以有个照应。”
2009年,刘晓东在市北区丰盛路上的“阿英造型”美发店找到了工作,经过四年的历练,已经成长为这家店的店长。“现在每个月能赚4000多元钱吧,我认为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工作氛围。”刘晓东说。
今年5月,刘晓东和女友就要结婚了。“我以后也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了,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了。”刘晓东说,他有个梦想,就是结婚后和妻子在青岛再打拼上两年,等资金和管理经验成熟了,就回莱西城区开家美发店,自己做小生意。“老板当年也是给人打工,后来自己开店的,相信她肯定能理解我。”
90后“有晋升机会让我干劲十足”
出生于1995年的高芹是山东济宁人,因母亲身体不好,家里负担比较重,她高一仅上了半年就辍学外出打工。去年,她在初中同学的介绍下来到了辽宁路上一家连锁火锅店,从事服务员的工作。
根据店里的管理制度,服务员分为初级、中级、资深三个级别,最低的初级服务员基本工资1700元,每升一级涨100元。高芹因工作勤快、认真,仅用一个月就连跳三级,直接从初级服务员晋升为资深服务员,每月工资加奖金收入能达到2500元。“店里管吃管住,基本没什么花销,工作时间也都在10小时之内,每月还有轮休,年底能攥下不少钱。”高芹说。半年后,高芹被店长提拔为前厅的小组长,基本工资也涨到了2300元。“虽然收入有时候还不如干服务员的时候多,但还是很高兴,毕竟做管理,以后还会有晋升的机会。”高芹说,该企业十几家连锁店的店长都是从最基层的服务员干起的,这让她充满干劲。“说实话,干餐饮还是挺容易让人成长的。”高芹笑着说,这次过年回家,家里人都说她成熟了,不再像个小孩了。
【说法】既要“用薪”留人 也要“用心”留人
“招工难的本质,不是人少活多,而是人和活没有匹配起来。”开发区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劳动者在收入、待遇、企业文化上的期许,和企业所能提供的实际之间的差距,是导致“不能匹配”的一个关键。企业要留人,要舍得真金白银,更需“投资感情”,物质与精神双管齐下,才能缓解招工难。
“给老员工一些福利待遇,给新员工一个提升平台,还要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提高待遇、改善用工环境、完善社会保障、提供发展空间等。”该负责人表示,企业可以从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团队意识、企业形象等方面入手构建相应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归属感。当然,最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员工视企业如“家”,才能真正招来人、留住人。既要“用薪”留人,又要“用心”留人。(记者 刘海龙 实习生 孙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