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趾鹬、尖尾滨鹬、红嘴蓝鹊、水雉、震旦鸦雀、金斑鴴、流苏鹬、红嘴巨鸥、黑翅鸢、白眼潜鸭、白腹隼雕……近年来,青岛陆续记录到了这些罕见的野鸟,使野鸟种类上升到389种。然而能监测到这些珍贵的鸟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活跃于岛城各个湿地间的“拍鸟人”,他们手持“长枪短炮”,守在芦苇丛里,猫在绿茵之间,用相机定格鸟儿的唯美瞬间。连日来,记者走近岛城这个小众的群体,听他们讲述湿地的变迁和追鸟的故事。
【人物群像】 百余人跑遍岛城湿地“追鸟”
即使你是个 “摄影发烧友”,对于“鸟类摄影”也可能一无所知。但在岛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深陷“鸟类摄影”中不能自拔,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数年“鸟龄”。这其中就包括王好诚、封少林、孙公三、胡维华等人,只为了捕捉鸟的瞬间美,这个相对“小众”的拍摄领域里,他们和百余名“拍鸟达人”互相切磋拍摄技巧,互通观鸟信息,相聚在一起。
对于每个鸟类摄影爱好者而言,在雪地里、烈日下一站几个小时并不是新鲜事。“能拍到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再辛苦也愿意。”岛城首批鸟类摄影爱好者、65岁的王好诚说。2005年就开始拍鸟的他,已经说不出拍了多少种鸟。“我从网上订购了水裤,就是为了能够更近地与水鸟接触。”王好诚说,他的顶尖装备前后投入将近30万元。
“鸟类摄影极其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封少林无数次在孤独和绝望中守候,直到濒临放弃的那一刻,鸟儿翩然出现,他本能地按下快门,捕捉住珍贵的瞬间。也许常人无法想象,为了拍摄某种罕见的鸟类,通常要付出几周甚至几个月的等待。“拍摄时不能惊动鸟类,要穿伪装服在树丛中‘躲’着。”
62岁的胡维华也是狂热的鸟类摄影爱好者。他从4年前开始迷恋上拍摄鸟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4年来几乎跑遍了岛城的湿地,拍摄了数万张照片。“常常背着干粮一坐就是一天。夏天还好凑合,冬天我就带着火烧和热水,找个地方坐下,喝一口热水吃一口火烧,还得随时看着有没有鸟出现。”
“我们这个群体很和睦,大家在拍鸟中积累起了很深的友情。”58岁的封少林谈起这个“大家族”时十分愉悦。据不完全统计,这群人已经累计拍摄水鸟图十万多张,对他们大多数而言,在网上发布自己的作品、交流拍摄的心得已经成为了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