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用手臂接住悬在半空的孩童、义务赡养孤老和残疾邻居、背起爸爸走进大学校园……我们身边的许多人正在自己的生活中创造着一纷纷奇迹和感动。今天,早报继续为读者讲述2012年度“感动青岛”十佳候选人物的故事。
■“13号候选人”:毕可安“托举叔”徒手爬楼救人
2012年6月17日22时30分,城阳区夏庄街道东黄埠社区居民毕可安所住的小区内有个孩子卡在三楼的防盗窗上,毕可安抬头一看,三楼窗外悬挂着一个男孩,10厘米左右的防盗窗格卡住了男孩的脖子。当大家还愣着时,毕可安冲了过去,踩着煤屋外的横梁、二楼的防盗窗爬了上去,他站在二楼的防盗窗上,一手抓住防盗窗,一手托着孩子。那一刻,楼下围观的居民同样在想办法,有的打电话报警,有人担心孩子和毕可安掉下来就扯着被子在下面接,一名小伙子担心毕可安体力不支也爬上去一起托孩子,他们一起尝试着掰开防盗窗,但是由于半悬空中使不上劲儿。大约10多分钟后,孩子的父亲闻讯回到家中,从事装修的邻居从家里拿来五齿锯,割断一根卡住孩子的防盗架,几个人一起用力将孩子从窗户提了上去。事发后,毕可安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托举叔”。
■“14号候选人”:宋代红赡养孤寡残疾人士的热心人
莱西市南墅镇南墅村下岗职工宋代红22年来始终如一,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义务赡养了10多位与自己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老人们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早在1990年,宋代红就开始义务照顾村里的孤寡、残疾人,那时她还在企业上班,每个月有固定的收入,她的工资全部被她用来给老人买吃的用的,用来给他们治病,一年到头一分钱都没攒下。直到现在,宋代红家里还有两位既不是她的父母也不是亲戚的老人,他们是多年前她义务收留的。一个患有脑出血后遗症行动不便,在社会上无依无靠无住所,一个从小智障,生活十分困难,在她的帮助下,他们住在了一起,成了“一家人”。
■“15号候选人”:张刚背着爸爸上学的孝心学子
张刚自幼家庭贫困,他和姐姐在父母微薄收入的支持下,双双考上了大学。但天有不测风月,2011年12月,张刚母亲由于积劳成疾,突发急病不幸去世,在岛城上学的张刚没来得及看母亲最后一眼,强忍着悲痛办完丧事后张刚继续他的学业。2012年暑假,在学校复习考研的张刚突然得到“父亲突发脑梗塞,生命垂危”的消息,不幸再一次发生在这个困难的家庭,脑梗塞导致张刚父亲身体右侧部分肢体瘫痪、丧失了大部分认知能力。
面对家庭的不幸,张刚没有退缩,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责任。在父亲住院的一个多月里,他贴身陪护、悉心照料,父亲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暑期即将结束,张刚要回学校学习,父亲没有人来照顾,困难再一次压在张刚身上。经过深思熟虑,张刚决定——带着父亲上大学。去年10月底,张刚把父亲从江苏老家接到青岛,开始了边复习考研边照顾父亲的艰难生活。在学校租住的简陋房里,张刚与父亲为伴,照顾父亲。(记者 于顺)
上一篇:省质监局再次抽检酱醋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