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记者 宋学春 7月14日,青岛港集团在大港公司举行首批装卸工人技术等级评聘。大港公司装卸二队副队长皮进军,他从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手中接过聘书,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激动:“这是装卸一线农民工又一次命运的改变,尊严的提升,待遇的改革。”当天, 25位农民工被聘为首批具有不同技术等级职称的装卸工人。在青岛港,8000多名农民工发展的路子越来越宽广。 提升素质,由“技能匮乏向又红又专”转变 1988年,青岛港迎来了第一批农民工。 20多年来,农民工队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数,从八十年代末的几十人扩大到现在的8000多人;岁数,新生代农民工占40%,有3200多人。不管什么时间进港的农民工,“我们都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姊妹一样去关心、呵护他们。”常德传说。 “做事先做人”,青岛港从提高农民工的政治素质入手教育农民工。“让港口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每一名农民工的心中,成为他们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持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和岗位“五学”(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文化、学实践)活动,开展主题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脱胎换骨,尽快成为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产业工人。青岛港西联公司门机手张立林说:“我的变化,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啊。通过学习,锻炼,2009年,在这里我加入了党组织……”目前,青岛港农民工已有250多人入了党,1671人入了团。 如何争做知识型员工?每年青岛港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用多种多样方式培训农民工。 创新“一室三书一网”培训模式。在青岛港的每个基层队,都设立了员工学习室,购买大量科技、文化、专业书籍,设立队内“互联网”,使员工的培训教育实现了集成式、网络化。 大规模脱产免费培训。张立林说,2005年,他进青岛港时19岁,因刻苦好学,争做“驾”“修”两精的门机司机,由一名初中生成长为连续两年的“比武冠军”和“读书明星”。2007年转为合同工人,当年,姐姐虽考上大学,因家里欠债,想退学。他拿出3万元供姐姐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姐姐又考取了研究生。“在青岛港干工作和生活有尊严,有地位。”他感慨万千。 举办技术工人资格考核。考试合格并取得证书者,按规定享受技能津贴和考工补贴。刘京俊,青岛港的一名新生代农民工,勇夺青岛市技能大赛轮胎吊司机“状元”;物流公司的叉车司机安立强,2004年进青岛港,在仓库货物码垛中练就了码垛的“一钩准、一刀切”的绝活,去年参加全国状元360技能挑战赛中,金榜题名,今年被青岛市评为“物流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他说:“我也在黄岛区买了房子,无贷款。从一个农民工破格被评为技师,我要感谢青岛港;我要一门心思在青岛港干好。” “晋级”重用,由“挣钱吃饭向实现价值”转变 “谁能干就让谁干。”这是青岛港坚持的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用人观。对农民工一视同仁,让新生代的农民工成为队长、班长,成为“品牌”,活跃在港口生产的第一线。目前,青岛港农民工中已有3075人被录用为合同制工人,有540多人担任了班长、副班长,37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 徐万年在担任西港公司副经理之后,近期又被任命为西港公司的党委书记,成了装卸公司的“一把手”;物流公司的农民工仓储中心副主任贾永旺,带领职工们码的货垛就像是艺术品,被公司提拔为唯一的副队长;大港公司装卸五队全部由农民工组成,创造了啤酒装船作业1亿瓶无破损的突出成绩,集团命名该队“亿瓶精装”服务品牌。副队长陈玉礼,在来港7年的时间里,他总结提炼了“卷钢吊带顶欠法”、“蓬车小袋物快速卸车法”等优化作业工作法6项,并因为自己带领的班组在灌包作业中屡创高效,被装卸队专门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玉礼灌包”品牌。他带领职工共刷新打破集团纪录5项、公司纪录16项,队高产纪录30余项。32岁的张雷由一名普通的农民工成长为内燃装卸机械司机高级工,他结合自己的作业经验,认真总结提炼的“张雷当班安全生产六字工作法”(听、想、细、严、稳、找),成为班组乃至队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张雷提速”的员工品牌叫响了全公司。 赢得尊重,由“短期务工向当家作主”转变 农民工一向被社会上称为“二等公民”,企业怎样才算是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处境?最好的对策就是:“尊重”!常德传的话实实在在:“农民工兄弟愿意来港口工作是信任我们,我们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我们要将心比心,很好的爱护他们,尊重他们。” 日前开始的青岛港首次装卸工人评聘,有2500余名农民工公装卸工人参加,7月底结束。集团公司将按照在岗装卸工人数的1%、2%、5%的比例评聘装卸工艺师、助理装卸工艺师、装卸工艺员,激发人人争先创优、岗位成才的内生动力。聘任的装卸工艺技术等级人员。对聘任的装卸工艺员、助理装卸工艺师、装卸工艺师任期一年,并分别发放100元、200元、300元职称津贴,每月动态考核,按月兑现。 青岛港积极推荐优秀农民工参与国家、省、市评选,先后涌现出了以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劳动模范徐万年、全国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皮进军和全国优秀农民工朱广田、王召利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典型,并对获得技师资格者按有关规定办理青岛市户口。 注重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青岛港协同各地劳动局成立驻港办事处党支部,对已入党的农民工,由本地党组织开出党员证明信,纳入集团党组织一起管理。集团召开职代会,选拔农民工代表参加,共商大计、参与决策,农民工徐万年、皮进军还当选主席团成员。 今年1月份,青岛遭遇40年不遇的寒冷天气,青岛港及时出台为装卸一线发放“严寒补贴”的措施,并且一直延续到2月。此次发放补贴,农民工同样与正式工享受一样的待遇。这个月很多在装卸一线的农民工拿到了5000元以上的工资。“没有青岛港就没有我今天的家,当年连吃饭都有困难的我,没有想到还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前湾集装箱公司拖车司机钟绵梓,1993年进港,月工资4000元以上,花40多万元在黄岛区买了房子,娶妻生子,孩子在青岛上学。 生活幸福,由打工者向新时期产业工人转变 成果共享,把提高收入作为对农民工劳动价值的肯定。在港口发展、效益增长的前提下,青岛港坚持每年按15%的比例提高工资。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青岛港不仅为农民工保岗位,同时还保收入,出台特殊时期激励政策,鼓励大干多超、多劳多得。集团生产发展逆势上扬5.1%,全体员工工资收入同比增加4%,农民工收入同比增加高达13%。针对农民工特点,为农民工特别设立全勤激励奖、积累贡献奖、合同制津贴、住房补贴等,并按照国家政策使其享受带薪休假。 青岛港的“同工同酬”大受农民工欢迎,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同工资问题,还有一系列的“同投入”。 “免费健康查体、发放节日物品、生日蛋糕等,免费提供班中餐……”农民工们随口道来。青岛港投入巨资建设“星级”候工室、整修改造港区现场食堂,让大家冬天用上暖气,夏天用上空调,洗上热水澡,吃上可口的饭菜;投入巨资把农民工宿舍改造成现代化公寓,并专门设立“温馨房”,为农民工家属探亲提供方便;为坚持港口生产的农民工发放春节聚餐慰问金,由班长出面,邀请大家到酒店聚餐;修建员工文体场所,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农民工结婚,不少队长、班长都是开着私家车,带着员工赠送的彩电、冰箱等,利用公休到老家祝贺……目前,青岛港近1/10的农民工购买了住房,82%的农民工租房,117人购置了私家车,开始了名副其实的城市生活。 “你们最大的顾虑是什么?”“社会保障问题,但在青岛港不存在这方面的顾虑。”青岛港坚持为农民工终生负责,对入港工作15年以上、年龄45岁以上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一线岗位的,经本人申请可照顾转岗到适应岗位。这一条和正式职工享受的是完全同等待遇;落实各级组织通力合作,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二、三线岗位需补充人员,优先安排在岗优秀农民工家属,解决农民工夫妇两地分居问题;为全体农民工缴纳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项社会保险等。据悉,2009年青岛港共计缴纳社会保险费用4411万元,解决了农民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感觉在青岛港工作“有前途”。前港公司门机队车长麻荣明,在设备管理创新中自造吸水拖把,保养设备既省时省力,又节能减排,在落实 “车为单元”标准化管理中,自己花钱制作了“车组人员保养区域责任分工”标牌安置在机房内,一目了然,便于维修保养;供电公司女农民工张兵兵,每天走遍17号变电所3公里范围内的37个箱变,冒着酷暑天天巡检,以“不让设备遭罪”的朴素信念当好设备的“亲娘”。她还提出了“调节35kV侧主变分接开关”的建议,自己动手维修,彻底解决了个别用户屋内照明与现场灯塔不亮的问题,节省了大量维修材料费用,同时还练就了“设备一口清”、“‘两票’”执行无差错”的绝活;轮驳公司的水手高建伟,看到平时船舶每天冲甲板一次要2个小时、近两吨水,他琢磨出一个既快又省力的好方法,先用水把甲板浸湿,然后再冲刷,这样冲一次仅50分钟,节水近1吨。“是青岛港帮我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幸福、找到了亲情、找到了能让农民工干事创业的一片热土。” 杨军田回顾自己的经历后深情地说。 在青岛港,农民工已成为青岛港的主力军、产业工人和“新市民”,享受着与城市职工同等的福利待遇。 (人民网青岛7月31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