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林 刚 他是一名初中生,却像专业工程师一样,被所有相识的人叫做“夏工”,而且一叫就是几十年;他是常年工作在一线的工人,却拿着与总工程师差不多的薪水,并且得到上上下下的认同:“以他的能力,配得上这样的身价!” 他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当记者请他为自己的“幸福指数”打分时,他毫不犹豫地打了一百分。 他就是夏晓宾青岛供电公司修验工区继电保护班班长,一个在平凡岗位上连 在同行眼中,夏晓宾是工人,也像是学者、文人,他是继电保护领域当之无愧的“全才”,他的精湛技术和人格魅力,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周围的70后、80后无一例外都成了他的粉丝:“夏工既有技能、又有文化;既懂业务、又懂生活。我们也要做这样的全才型工人!” 他是典型的学者型工人,被誉为“中国智能电站安装第一人” 继电保护班36人,20名本科生、3名硕士生,学历最低的是班长夏晓宾。 在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是一项技术含量相当高的活儿,主要任务是解决电力系统故障。夏晓宾所在的班负责全市120余座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夏工今年已经51岁了,在他三十多年的继电保护生涯中,继电器作为电力设备中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先后经历了电磁式、蒸馏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微机化、智能化的升级换代。他不但没落伍,反而始终站在技术最前沿,简直太神了!”夏晓宾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王林峰感叹。 夏晓宾的确很神,往往别人觉得山穷水尽时,他一出现,立刻柳暗花明。 2009年,我国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青岛午山站在智能化改造时,指导安装的外国专家发现,必须在光纤互感器旁边安装一个温度控制箱,但按照常规办法安装,需要很长时间,将影响整个工期。怎么办? 这时,有人叫来夏晓宾。他反复研究后提议,在互感器的支架上做一个转接板,使温度控制箱正好卡在上面。这个办法简单易行,却构思巧妙,外国专家赞不绝口。这之后,夏工多了一个称号:中国智能电站安装第一人。 而解决具体难题,还不是夏晓宾最厉害的地方,与他共事十年的李建平认为,夏工最令人敬佩的是综合技能和系统分析能力。“继电保护涉及现场施工、回路调试、传动试验、设备投运、验证检查等多个环节,他不仅在每个环节上都掌握了高超技术,而且将所有技术融会贯通,并且上升为理论,成为一个创造型的专家学者。” 数年前我市进口第一个220千伏断路器时,没有与国内保护装置相匹配的二次回路,夏晓宾于是自己画图,自己设计,很快制造出一个二次回路,拿给调度部门的张瑞林工程师看,后者惊叹:“设计太巧妙了,我怎么没想到!” 在很多年里,供电公司的继电保护试验仪器都是散件,每次使用都要临时组装,既费时又费力,而当时国内有专用的组合式试验车,却价格昂贵。 有一天,夏晓宾突然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能自己做?”于是,他动用所有技术储备和理论知识,又是画图纸,又是做组件,终于研制出继电保护试验车,不仅一下子节省了十几万元,而且比厂家的还实用。 一位到供电公司调研的专家看到他做的试验车后说:“国内自己动手做出这种设备的工人,你是第一个!” “他是典型的学者型工人,是继电保护领域的‘博士后’!”2005年大学毕业、曾获全省技能竞赛第一名的徐志根这样评价他的师傅。 他最厉害的是“隔空断案”,人不用到现场就能遥控清除故障 夏晓宾的技术为什么这么神? 从初中生成长为业内技术权威,完成这一堪称传奇的嬗变,夏晓宾的经历非同一般。 1979年参加山东省首期继电保护培训班,是夏晓宾事业起跳中最为重要的踏板。“这期培训班被誉为 ‘山东电力黄埔班’,60名学员中绝大多数在日后走上领导岗位,夏工是唯一一个30多年始终工作在一线的学员。”当年一起参加培训班的刘光毅说。 夏晓宾耐得住寂寞。 三十多年间,他的读书求学之路漫漫。夜校、培训班、专业讲座,甚至专程到外地求教专家,曾经有连续10年时间,他在白天繁忙工作之后,每周要有六次在夜校研读。一块璞玉,就这样在百般打磨下发出璀璨光芒。 读书时,夏晓宾勤奋;工作时,夏晓宾勤勉。30多年来,夏晓宾只在女儿考研时休过一次假。“夏工曾经创下两天一夜不休息的连续抢修记录。自从2005年当上班长后,90%以上的夜间抢修任务,他都没有告诉班里的年轻人,而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完成。”同事说。 几十年来,他还先后自学了数学、无线电、机械制图、电脑制图、电子技术,而且“学什么像什么”。供电公司党委书记陈芳萍说起这样一件事:多年前,青岛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图纸都是纸质的,累计超过一万张,不但易丢、易碎,而且查找起来很麻烦。后来,夏晓宾利用自己平时学来的电脑制图技术,用了一年时间,把上万张图纸全部录入电脑,使青岛在全省率先实现继电保护微机化管理。 正是在这种默默的实践中,在这种不遗余力的学习中,夏晓宾的技术渐至巅峰之境。 供电公司修验工区主任崔潇告诉记者:“夏工最厉害的是会‘隔空断案’,人不用到现场,就能遥控指挥清除故障。” 2007年,青岛正在举行奥帆赛测试赛,变电站忽然发生直流接电故障,不及时处理会跳闸断电,对比赛造成重大影响,但技术员使出浑身解数,也找不到故障所在,于是向夏工求援。而当夏晓宾匆匆赶到时,由于没有专门证件,门卫坚决不放行。情急之下,他不再理论,退后几步,与现场的技术员打起了电话。 “正接地还是负接地?”夏晓宾问。 “负接地!”对方回答。 “今天操作了哪条线路?” “奥体乙线!” “把这一路控制电源断开!” “已断开……啊,故障找到了!” 他能写会画,像个文人,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他创新的源泉 夏晓宾当了一辈子工人,但同事们都说他没半点大老粗习气,性情恬淡,能写会画,骨子里是个文人。他身材不高,体重一直是62公斤左右,惯常的形象是“一脸平和”。妻子刘淑清说:“我们结婚25年了,印象中他从来没有发过火。” 但恬淡的夏晓宾其实是个大忙人,手机从不关机,随时准备投入工作。而即使这样,他仍然能够忙里偷闲、乐此不疲: 他舞文弄墨,记者在他家中看到他自己书写的两幅“天道酬勤”、“宁静致远”篆书,称得上力透纸背; 他热爱读书,既喜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也爱看《道德经》; 他还是游戏大王,传统游戏、网络游戏往往一上手就是高段位,甚至会帮女儿在网上“种菜”。 “这很好玩”,是夏晓宾的口头禅。在家里,无论是洗衣机、微波炉、钟表,还是电脑、扫描仪、车载DVD,都曾被夏晓宾“大卸八块”,搞透原理后再一一复原。对那些好玩的新潮物件,他常常不惜血本。他曾经花光多年积蓄买486电脑,买照相机。正是生活里的不断发现,源源不断地给他输送着创新的营养,让他在乐趣无穷的求知中、玩味中,找到创新的源泉,修炼出创新的头脑。 “几十年来,夏工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接受新生事物,正因如此,使他在工作中 ‘点子’不断。”供电公司总经理王金行可谓一语中的。 而夏晓宾则对记者说:“我的感悟是,人应该‘活在当下’,在简单生活中做好每一件小事,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尽到责任,做出贡献,而这时候,幸福自然会来临。” 如今的夏晓宾,是青岛继电保护专业第一位高级技师、山东省首席技师、国家电网优秀专家人才。不久前,“夏晓宾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人们翘首以待:夏工还会“玩”出什么新花样? 他是工人,也像是学者、文人。他既有技能、又有文化;既懂业务、又懂生活,是年轻人钦佩的“全才型”工人。 |
上一篇:苗志敏
下一篇:王春梅: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