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期间,青岛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的跨越发展,同样体现在城市精神家园的和谐充盈。 “微尘”引领城市良心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这是2006年在“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现场对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微尘”的颁奖词。从一位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到现在成为一个散发无限青春活力的公益品牌,一路走来,微尘精神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消磨,反而不断地凝聚、衍生、延续。 2008年,青岛将“微尘”的事迹搬上了银幕,唐国强、倪萍、夏雨、黄晓明等45位青岛籍影视演员参加演出,所有演员不计报酬,真情诠释和宣传“微尘”精神,电影《寻找微尘》自上映以来先后展演400多场,观众达80多万人,并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过去五年,青岛连续开展了“感动青岛”十佳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市民广泛参与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十佳”人物,并通过新闻媒体、巡回宣讲、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十佳”人物的先进事迹。由此,青岛市民一次次被这样的平凡人感动:用心尽孝以临终关怀为事业的谭美青,临危不惧勇斗歹徒的张涛,心系子弟兵的军妈妈郭胜兰,领养聋哑孤儿、彰显慈母情怀的王丰玉,身残乐观为民、热心奉献社会的曲建和,背母求学的90后女孩孙莎莎……这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一次次用自己的爱心、乐观、勇敢、奉献、坚持与担当,为我们诠释了人性的美好,演绎了道德的高尚,为市民点亮了一盏盏“心灵之灯”。 主题教育活动浇灌精神家园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同样需要伟大精神指引的时代。如何像感动我们的“铁血艇长”蔡一清那样灯红酒绿不迷茫、人潮汹涌有方向?青岛紧扣时代脉搏,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四心工程”——弘扬仁爱之心、树立诚信之心、倡导孝敬之心、增强责任之心。 爱心、诚心、孝心、责任心,这些朴素的道德标准,为青岛的精神家园注入了清澈的泉水,也推动更多的青岛人从善如流:无论是热血奉献真情、无偿献血连续多年全国领先,还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蔚然成风;无论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青岛人古道热肠、用爱心凝聚力量,还是行走在街头的300多辆“红飘带”出租车、在雨天撑起的那把“爱心伞”,都成了“四心工程”实施成效最好的阐释。 与此同时,“文明赢得尊重”大合唱、道德模范宣讲团、百万市民共签文明公约、社区文化大舞台等活动,更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市民参加,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市民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文明洒落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到底如何,关键是要看这个城市的主人——市民。在过去的五年中,经过了奥帆赛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洗礼,这座城市的每个主人,都成为了文明的使者。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成了过去五年中青岛最温馨美好的亮点,文明洒落在青岛的每个角落—— 在景点,每个周末“绿飘带”志愿服务队都会在栈桥、五四广场等景点向游人提供导游、应急服务,累计服务人数达上万人次; 在社区,现年78岁的王淑珍老人每天坚持上街“盯防”不卫生的细节,烟头、纸花和零碎垃圾都不放过;而与王淑珍老人一样的社区居民,几乎在每个社区都能找出几个甚至十几个; 在乡村,“笑姐”爱心助残队在五年间足迹遍布青岛12个区市337个街道乡镇,为3724户残疾人特困家庭送去温暖,把爱与关怀写满乡间; 在路上,“车让人、车让车、人让车”的情况随处可见,人与车之间形成了最好的交响曲; 在窗口,“微笑服务”、“高效服务”已经成为共识,窗口成了展示文明的靓丽风景…… 正如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组留下的评语一样,“市民热情、文明、友好的表现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