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十一五”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

来源:青岛新闻网数字报 2010-11-17 11:15:36

  2006年到2010年,青岛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一批科研院所、高校落户青岛,一批重要的创新成果涌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比“十五”末增长180%,青岛成为全国首个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标志着青岛的城市自主创新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以创新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关键技术攻关为先导,以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基地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建设为根本,我市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走上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今年9月,在沪杭高铁的运行实验中,南车青岛四方自主研发的“CRH-380A”新一代高速列车,最高时速达到了416.6公里,创造了世界运营铁路运行试验最高速度。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青岛企业最为重要的使命。以海尔、海信、南车四方为代表的青岛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性成果——我国首列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MOCVD深紫外LED材料生长设备、高清数字模卡电视机、嵌入式高清流媒体软件平台、LED背光源液晶电视、第三代数字化新型自动络筒机、1000KV交流棒型悬式复合绝缘子和特高压导线等等。这些成果的取得,使青岛企业站在了自主创新的更高层次的平台上。

  “十一五”以来,我市已有1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25家企业入选省级创新型企业。今年,我市制定了创新型企业试点管理办法,着手启动了50家市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培育,未来我市将逐步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型企业建设梯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将得到大幅提高。

  同时,我市“十一五”期间启动实施了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通过连续、滚动、择优支持的方式,加强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良好产业发展前景的中小创新企业的培育支持,积极提高企业研发能力。 2006年,特锐德电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电力远动智能箱变研制”项目获培育计划支持,吸引资金980万元,该项目到2008年验收时,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净利润2000万元。2009年9月,特锐德电器成为我国创业板上市的第一股。五年来,我市共投入项目资金7000多万元,滚动支持了24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企业优秀科技成果加速研究转化,带动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

  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日前,第三届“中国产学研洽谈会”的大幕刚刚落下,这届由中科院和青岛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洽谈会,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代表过千人。

  产学研洽谈会背后所体现的,是青岛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自2009年与中科院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青岛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引进大院大所。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整建制落户我市,中科院能源科学与技术中心、产业技术育成中心相继在我市揭牌成立,中科院光电院青岛研发中心、兰化所青岛研发中心分别在高新区、崂山区正式奠基建设。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中科院海洋所、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光电院青岛研发基地、兰化所青岛研发基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青岛产业技术育成中心“两所、两基地、两中心”的建设布局,与“十五”相比,中科院在青整建制研发机构由1家增至5家。

  在引进科研机构的同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建设也屡获突破。 2007年,海尔、海信、中石化安工院成功列入全国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今年,我市又有青啤、海化院2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准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5家。2008年,省花生所“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3年建设,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评审,现在我市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也达到4家。与此同时,国内外其它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重点实验室也相继来青——中海油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德国朗盛高性能橡胶新材料研发中心已于2009年5月份全面投入使用。

  除了高层次国家级研发平台的引进建设,我市科技孵化器和科技园区日益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市开发区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青岛软件园、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等五家单位获科技部批准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此外,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区市中小企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孵化器的建设,也使我市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基础设施、科研条件、人才资源不断完善,对行业和企业创新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

  畅通科研转化通道

  如何将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长期以来都是困扰科技人员和企业的一大难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大力发展科技中介,规划建设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基地,并着手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科技成果转化打开了一条畅通之路。

  “十一五”期间,青岛技术产权交易所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青岛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和专利信息服务平台;青岛创新驿站完成网络平台建设并投入运行,成为全国首家技术转移促进服务平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与银行、担保机构等建立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关系,先后启动实施了创新型企业融资直通车计划、“创新易贷”无抵押贷款项目等,我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我市规划建设了软件与集成电路、新材料、高速列车等12个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基地,并将基地建设逐步纳入各区市的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了基地建设配套政策措施,基地建设发展成效显著。预计2010年,我市12个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基地可实现产值600亿元,在研项目1000余项,研发投入近20亿元,拥有研发团队300余个。基地建设对主导产业和上下游产业链的辐射拉动作用明显,促进了我市高新技术成果迅速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带动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预计2010年全年实现产值5350亿元,同比增长22.8%,比“十五末”增长180%。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是实施高新技术、高端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市成为全国首个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我市开始着手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市科技局局长王安民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已制定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管理办法,以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启动了行业基础软件、智能交通、LED产业、新型动力电池、海洋防腐等10个市级联盟的筹建工作。今年10月份,由山东六和集团发起的、我市首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青岛市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目前我市已有30多家企业、7家科研机构成为各类国家级、省级联盟理事单位,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推进。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十一五”青岛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加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