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凤英,今年77周岁,是青岛纺联集团六棉有限公司织布车间退休工人。1945年6月我不到13岁就因生活所迫不得已进了青岛华新纱厂当童工,1946年7月又到青岛中纺六厂(解放后为青岛第六棉纺织厂)上班。因为年龄小,生体弱,纺织厂的活非常重,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可以说吃尽了苦头,受尽了旧社会的压榨和剥削。1949年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我 1951年,当人们还沉浸在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的幸福喜悦中,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三年恢复国民经济”的伟大号召,在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中,自己深感是毛主席和党解放了我们劳动人民,使我们做了国家的主人,我要把党的号召变成自己的行动,努力织好布,多生产,以实际行动为恢复国民经济做贡献,支援抗美援朝斗争。在那时的生产中自己总是感到浑身由使不完的劲,每天上班总想多干会,多生产一码布也是对国家的报答。那时工友们多都没有文化,上班跟着机器跑,生产效率比较低,大家是机器的奴隶。而每天上班我都想怎么样能够生产的效率高,质量好,比别人多织布,我就认真执行操作工作法,一边干活一边琢磨,掌握工作中的主动性,学习别人操作上的长处,按规律进行巡回,机动灵活地处理停台,这样很快自己的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产量、质量、下机、再修布和入库一等品率五项考核指标都达到了同工种的先进水平。记得当时我平均每月能超产800码布,质量比计划少出50%的疵布,在织布车间车工中自己发挥了很好带头示范作用。在织布生产中,做好扫车工作至关重要,是提高布匹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工作中,我注意到清扫机台不及时或不按规律程序做扫车造成了许多人为的疵布,影响了入库一等品率,给国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令人心痛。我就根据自己在生产中摸索的一些做法,进过不断的实践提高,在1955年自己创造出一套比较先进的“普通布机扫车法”,简单地说,即由上到下、由里到外、擦扫结合、有规律、有顺序、不漏扫、质量好、效率高的扫车法。自己这套扫车法经在织布车间推广后立即产生了巨大效果,整个车间质量效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油污疵布减少了50%。自己创新的扫车法得到了各级重视,在织布厂进行推广,为此组织上给了自己很高的荣誉,1956年我进京参加了全国先进表彰大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那以后我始终在织布车间当值车工,一直干到79年退休,干了一辈子的织布工。 在祖国即将迎来60华诞的大喜日子,党和人民始终惦记着我们这些老劳模,各级组织上一直关怀着我们,给了我们很高的荣誉和待遇。抚今追昔,深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跟党走,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
上一篇:风雨六十年,巨变“菜篮子”